阅读历史 |

第1063章 分忧之臣(2 / 3)

加入书签

事实上他归附李瑕虽晚,至今身上已有许多官职,河渠使,兼工部侍郎、钦天监。

李瑕略略一想,倒觉得孙德彧很是敏锐。

“不必拿格物院中的琐事去烦郭卿,你举荐一个人知格物院事,郭卿则可在格物院中任农学院士、水利院士,你可知何意?”

“知道。”孙德彧便应道:“臣该举荐一个格物院的管家,打理好繁杂小事。”

“倒是机灵。”李瑕道:“再设军器监、火药局,从格物院分出来,你来任军器少监,兼管火药局。此事私下再奏来。”

“臣领旨。”孙德彧紧接着又小声问道:“陛下,俸禄不少吧?”

“嗯。”

孙德彧大喜。

他年纪轻,学识又远不如郭守敬,以前无人可用时还能勉强顶一顶,如今再担物院却承受了太大的压力,此时才觉轻松不少。

这是李瑕登基称帝后必须要做的调整,让各个事项都渐渐规范起来。

总之,一点点促进生产、规范体制。

......

“陛下,林司使来了。”

随着这一声通传,打破了李瑕内修政理的平静。

让郭守敬继续带着官员们查看别的农学成果,自己则去接见林子。

李瑕现在已经能从臣子赶来觐见时的步伐、神态推断出他们要禀报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今日一看林子,他就意识到这次是坏事。

“陛下,甘肃急报,有元军入境且偷袭了严云云的队伍......”

李瑕看过林子递来的情报之后,却显得很平静,似乎这坏消息没有他预想中那么坏。

但疑惑还是有的。

“回宫再谈吧,召刘元振来。”

“是。”

刘元振守了潼关多年,这次又中了董文炳一箭,李瑕干脆召他回长安任了兵部尚书。

至于潼关,以茅乙儿如今的经验,应可独当一面了。

另外,刘元振也是李瑕称帝后第一批封国公的功臣,同时还有张珏、高长寿、李曾伯、廉希宪、高琼、张弘道等,基本都是能坐镇一路的帅才。

到了集英殿,刘元振看过情报,目光落在地图上,显得疑惑起来。

他受伤已过了将近五个月,早已养好了伤势,又变得生龙活虎。

“元军主力逼近高昌了?”

“这确实才是更严重的事,但有善甫兄坐镇,你不必管。”李瑕道:“先说严云云遇袭之事。”

“是,大通河以西应该暂时还不属于我大唐治下。”

“嗯,河湟之地自安史之乱后便丢了,这些年蕃人不生乱,朝廷也无余力去拿回来。祁连山、大通河暂时可算是国界。”

“可这次并不是蕃人自西向东偷袭,而是元军自东向西攻击。”刘元振嘴里念叨着,手指在地图上一划,道:“从沙漠来的······大费周章啊。”

这件事对于他们而言,已经不难猜了。

“八思巴。”刘元振念叨着这个名字,道:“看来,是那位蒙元的国师八思巴回吐蕃了?”

李瑕坐在那没说话,等着他弄清局势后给出建议。

“元军先由一支先锋兵马打通道路,正好还劫下了我们的辎重,确保八思巴的安全。那算时间,兰州守军发现异常赶到湟水畔,再送出急信到长安,已过了十二天。八思巴很可能已经到西宁州?”

林子道:“是,兰州守军正在追击。”

“怕是追不到了。”

刘元振话多,疏理了局势之后,又道:“这次元人很聪明,东面还在攻打兴庆府,西面又调重兵逼近高昌,同时偷偷从中间穿过沙漠去往吐蕃。若我是廉希宪,我也拦不住。”

这个道理不需要刘元振说,李瑕也明白,甘肃那样地广人稀的一大片地方,在没有长城、没有超级多兵力的情况下,要是连让元军骑兵来走一遭都不让,那就太异想太开了。

事实上,廉希宪能让元军骑兵甚至不敢攻城镇、关隘、商道,可以说是极可怕的威慑力了。换作是忽必烈镇守甘肃李瑕想穿过其境,怎么都敢试试偷袭几个重镇。

“过去就过去吧,八思巴想回吐蕃,不走甘肃,还能走西域。实在不行,他从开伯尔山口也能绕进去。”李瑕道。

刘元振想了想,很快有了主意,道:“我们虽然追不上八思巴,却能走别的路拦住他。”

说着,他最后又看了一眼地图,目光中泛起了坚决之色。

“臣愿领小股兵力,从川蜀过大渡河,翻越高山,直趋萨迦,截杀八思巴,擒来恰那多吉,为陛下收服吐蕃。”

站在一旁的林子瞥了刘元振一眼,猜测他是想抢郝修阳的功劳。

收服吐蕃绝对是不世之功。

不仅封王世袭,还必然名垂青史,不输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