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待客之道(1 / 2)

加入书签

过了几天,我们寺院新来一个的姑娘,是做阿姐女官的。

老宫人不得不重头教起。理论上将一个普通人教成深谙礼节的女官,这套体系,起码要几个年头。

可对她,老宫人似乎是着急了,没日没夜的练习纠正,甚至上鞭子。

可这个女孩一声不吭,连哭都没有,只有咬的发白的嘴唇。

我有些看不下去了,去阿姐面前告状。

阿姐只回了我一句:“她身上背负的太重。”

这句驴头不对马嘴的回答实在让我生气。但阿姐实在太忙了,我不敢再打扰她了。

月底之时,阿姐出发了。我无官身,自是不能随着去。

但我惊讶得发现那个新来的宫女居然在列。

是,这几日她已进步明显,身姿手式已是一副老宫人的派头,性格也内敛深沉了很多。但此次非比寻常,是阿姐第一次以公主的身份出现在朝廷,乃至整个大梁百姓面前。

我都被留下了,她居然可以随行。

我在岸边看阿姐的船隐没在江边的水汽中,我已忘了我要问的,要说的,我只希望这艘船能平平安安的回来。

-----------------

不负我天天诚心的祈祷,阿姐终于在几日后回来了。只是那个宫女没回来。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宫女就是红莲娘子所屠那个村寨的。因为贪玩,所以躲过一劫。这次阿姐是特地带她去迎候桓夫人。

让她自己报自己的仇,让她亲眼看自己的仇人伏诛。

在礼节繁复的迎接日,阿姐无意中向众人介绍了她新收的女官人,还随意透露了这名女官人的籍贯。

桓夫人一旁的红莲娘子立刻变了脸色,透出一股狠辣的神色。但她忍住不敢发作,但江湖自由惯了的她免不了犯错。

当一个瓷杯应声落地,化为齑粉与石地相交互,脆声撕裂时。阿姐身边的老宫人立刻上前给红莲娘子一个大耳刮子。

她怎忍住如此羞辱,抬手凶相毕露。桓夫人唤了一声,她忍住了。

但终还是转身打算走。这一走,可是连桓夫人唤都不管用了。

云哥哥带领着一队御前侍卫立刻将她围住,拿下,她想反抗,可面对精锐中的精锐御林军时,她犹豫了。

红莲娘子不傻,她知道自己立刻发作,不是御林军的对手,她抬眼看向桓夫人。她明白此刻只要她能救她。

桓夫人此刻早已脸色苍白,手心渗汗。就在她抬脚走向公主,想替她求情之时。她  那满手是汗的手被一只温暖的手握住。

她的心立刻定了定,她抬眼看向手的主人居然是那个纤弱清瘦的公主。她牵着她的手,往外走道:“如此凶徒,夫人怎敢放在身边?”公主娇嗔的怪道。

桓夫人一愣,想立刻解释。公主握着她的那只手却突然收紧,另一只手也搭了上来,使两人转身,将背影留给了红莲娘子和一众御林军。

公主阿姐轻轻的安抚道:“桓家,乃我大梁柱国之门,替我大梁收复东洛。我怎会因识人之差这般小事,怪罪夫人。只是,夫人需明白,桓将军此次来京想必不单单是庆贺陛下喜得麟儿吧?

“将军的心,旁人不知,作为枕边人的夫人难道不知吗?人人都说桓将军坐拥襄阳,兵强马壮,收复东洛都易如反掌。

“这些话听着是夸将军,可台面下的词,我父亲能听不出来吗?上次桓将军收复东洛回朝为什么会被拒之城门之外,不就是因为这些吗?

“可桓将军是什么人?眼下他敢带着夫人回京,不就是希望向陛下献忠,让那些谗言不攻自破吗?”

桓夫人听完,背心全是冷汗。

她明白公主的潜台词--南梁的朝廷惧怕他的丈夫,他的赫赫军功让这金陵城的人寝食难安。若不想与整个大梁为敌,向陛下显是忠诚,是唯一的出路。眼下她若想护下红莲娘子,便是与眼前的公主为敌。

她可是陛下最宠的女儿,皇后的独女。

想明白的桓夫人立刻给公主跪下了道“公主明鉴,我家老爷一心只知道效忠朝廷。朝廷要收复东洛,他拼了命给朝廷打下了。身上全是伤,也只有我心疼他。

“本想来朝廷报个功得个赏,还被人拦在城门外,像防贼一样防着。此次我们来京朝觐,又不知编排了我们什么,一路上那些人看我们老爷的眼神,仿佛我们老爷是个索命的罗刹一般…”

公主耐心的听着她的唠叨,手却朝云哥哥轻抬。

云庆之领命押送红莲娘子下去。红莲娘子见势不好,立刻发作,一个鹞子翻身,欲奔逃,御林军十几只长枪从天而降,交叉成网,压的她动弹不了。

红莲娘子很快就被捆缚下去了。

这种打斗根本没入公主的眼,她双眼温柔的看着桓夫人,没有一丝害怕,没有一分不耐烦的完成了全程礼数。

待桓夫人打算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