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二十九章 迁都(1 / 2)

加入书签

霍启思虑再三,来到了太傅许大人的府邸。太傅是君上的老师,君上对太傅很是尊敬。

“霍将军怎么有时间,来老夫的府邸?”相互见过礼后,太傅疑惑的问道。

“末将是有事要求许大人。”霍启再次对着许大人行礼。

“霍将军有事直说。”现在大敌当前,霍启会来找他,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

“请许大人劝君上,撤离帝都。”霍启没有兜圈子,直言道。

“帝都守不住了吗?”许大人面色一变,没想到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

“北莽大军的攻势很猛,甚至可以说是悍不畏死。我们的伤亡很大,守城的器械消耗的也很快。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城破只是早晚的事情。现在主动撤离,还能护着君上安全撤离。一旦帝都被攻破,到时恐怕就难以保证君上的安全了。为了君上,为了大周,末将建议主动撤离,尽可能保存有生力量。南方有钱有粮,我们还可以再反攻回来。”霍启将现在的情况,如实给许大人分析。

“没有一点机会吗?”许太傅再次询问道。他最是了解君上的脾气,君上不会轻易离开帝都的。

“是的,没有一点机会。但凡能守住,也不会想着让君上撤离的。”霍启语气十分的肯定。

这些天的攻守战,伤亡情况,霍启是最清楚的,继续守下去的结果,只能是城破人亡。

“哎,真过了江,还能再打回来吗?”许太傅似是在问霍启,又像是在问自己。

霍启没有回应,其实他的心里也没底,或者说他根本不认为能再打回来。以整个大周的兵力,都打不过北莽。若是北莽掌控了大周的北方,实力定然是要成倍的增长,到时再打回来,谈何容易。

“罢了,罢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走一步,看一步吧。”许太傅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几岁,脸上还有悲色。

大周建国数百年,周边诸国,无不俯首称臣。可是,现在却被北莽,打到了帝都。现在帝都,更是朝不保夕,这令许太傅心中特别的难受。

许太尉与霍启一起来到宫门前,通报后,来到了君上的面前。

“太傅怎么与霍将军一起来了?”行礼之后,君上好奇的问道。

“微臣请求君上迁都。”许太傅直接说明来意。

“迁都?”君上大吃一惊,不解的看着许太傅。

“当初高祖,反抗暴君,以三千家将,成就旷世基业。姜仙人曾言,大周基业八百载,如今正是这八百载的期限了。”许太傅看着君上说道。

君上眉头皱起,对于八百载的传言,他自然也是知道的,只是并没有放在心上。

“姜仙人还有言,若想再续八百载,需破而后立。微臣以为,现在便是破而后立的好时机。现在北方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我们何不把这烂摊子,丢给北莽,让北莽与士族打个你死我活。“

”南方富饶,有钱有粮,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等到北莽与那些士族叛军,斗得两败俱伤的时候,我们再大举反攻,必可一战胜之。”

“不仅能结束战乱,还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北莽。到那时,君上便是可比肩高祖,开创大周新纪元的明君。”许太傅看君上眉头皱起,连忙解释道。

君上的眉头舒展开,但对许太傅的话,并没有完全的相信。

”霍将军以为如何?“君上看着霍启问道。

”回禀君上,末将以为太傅所言有理。现在北方已经一片混乱,几乎各郡县都在打仗。北莽想要统一北方,并没有那么容易。我们迁都南方,坐山观虎斗,等到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我们一举反攻,将他们全部消灭掉。“霍启当然是附和许太傅。

“你之前为何没有如此提议?”君上继续问道。

“之前,末将以为会有援军前来,错估了当前的形势。如今,已经可以确定,没有援军前来了。与其在这里消耗,不如保存实力,卷土重来。”霍启在来之前,已经想好了说词。

“迁都是大事,朕得好好考虑下,明日早朝再议吧。霍将军,现在战况如何了?”君上自然不会因为这三两句话,便决定迁都。

“回禀君上,北莽的进攻,很是猛烈,从早到晚,轮番进攻。不过,君上放心,我军将士作战勇猛,每次都可以将敌军打退。敌军的伤亡数量,远超我军。”霍启说的也算是实情,只是说的并不全面。

“好,朕果然没有看错你。”听到霍启的话,君上很是高兴。

翌日早朝,许太傅再次将迁都的事情,提了出来。

听到要迁都,文武百官皆是窃窃私语。

“君上,如今兵临城下,交战正酣,若是此时迁都,岂不是让北莽以为,我们怕了他们。微臣以为,迁都之事,等到打退了北莽再议,也不迟。”一名姓刘的谏官,出声反对。

“刘大人此言差矣,此次迁都的目的之一,便是远离现在战争。北莽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