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章 用人用到尽(1 / 2)

加入书签

领导忙问:“哪几个乡。”

靳卫东拿出一份手写的协议递给领导。

领导看了看:协议上注明的都是山顶上的村子,也就是他这个贫困县里最穷的几个村。

靳卫东说:“我们签这个协议一来是确保公司的前期投入不会落空,二来也是真的想回馈家乡,确保这几个贫困村的茶叶能运出大山。我和李林富的老家刚好就分别在其中两个村里。”

领导有些感动:“靳先生和李林富同志真是高风亮节。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你们饮水思源的心情。只要能把我们县的茶叶卖出去,早点摘掉贫困县的帽子,要我们怎么配合都行。”

那几个村子交通不便,你们不要的话,也没有别的客商愿意跑那么远去买茶叶了。

靳卫东说:“如果我们合作愉快,李向阳同志还会为你们向中央申请全国农业开发示范县。”

领导一听更激动:“这个好。这个好啊。”

从政就要讲政绩。

这个示范县要是能办下来,他的仕途一片平坦。

升职指日可待!!

领导立刻组织会议,成立茶叶公司,县农业局负责管理,县领导亲自监督。

其实就算不成立茶叶公司,农业局每年也要下去收茶叶。

现在就是弄个牌子挂上,然后这个村的茶叶单独收而已。

李林富本来以为他们自己的那个“仙机”公司,连营业执照都还没发下来就到处谈生意,已经够水的了。

没想到这边的人,更狂野,直接点两个人出去刻个萝卜章,就成立了公司。

真是应了那句话:“大家都是草台班子,谁也别笑话谁。”

靳卫东跟领导说:“有件事情要跟您先说好。茶叶公司不要预先收好的茶叶,因为我要现场抽检每个送茶人的茶叶。如果有一个人的茶叶数次造假,品质达不到要求,以后这个人的茶叶,我都不会要了。也请茶叶公司的领导跟这几个乡的同志们把这个原则阐述清楚。以后各种条件成熟了,我还会把炒茶制茶的技术要领统一起来。保障品质始终如一,才是保证我们的产品以后能长盛不衰,卖得起价的秘诀。”

县领导:“明白!靳卫东同志这么年轻,却看得比很多人都要远。”

靳卫东拿出一张纸,递给县领导:“麻烦领导将这个背下来。明天就照着这个向记者介绍我们的红茶。”

李林富惊愕地看了他一眼:你小子真是给点好脸色,你就蹬鼻子上脸。

竟然还敢指挥领导说话?!

领导接过稿子,看了看,点头:“好的,我今晚一定背熟。”

李林富倒吸了一口气:哥们,你好歹也是县级干部,有点原则性好吧。

怎么他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靳卫东和李林富从县委办公室出来。

李林富说:“我不理解。”

靳卫东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要习惯。为了招商引资,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拥有外资和港资背景的公司都比较好办事。”

看看手表,下午五点多了。

两个人累得不行,回招待所随便扒拉了几口饭,倒头就睡,一口气睡到早上八点。

吃过早饭,他们又打扮得人模狗样去县委了。

两位B市的记者已经到了县委办公室,一位是摄影记者,一位负责撰写稿件。

他们寒暄了几句,就开始对县委领导和靳卫东进行采访。

记者说:“请领导先说。”

这就像是打响了发令枪,就连李林富都紧张起来。

这么短时间,要是县领导没背熟,等下磕磕巴巴,还说错就露馅了。

县领导侃侃而谈:“宜县的部分村子在高海拔山顶之上,终年云雾缭绕湿度较高。长出来的茶树树叶肥厚鲜嫩。姑娘们灵活柔美的双手把这些茶叶采摘下来,再由我们有几十年经验的炒茶师傅的进行精心炒制晒干放置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发酵才能得到宜县顶级高山红茶。”

靳卫东拿出在穗城买的一套简易茶具,一饼一年茶和一饼五年茶。

一边泡茶,一边用粤语解释:“顶级干茶才会呈现出这种乌黑暗红的色泽。新出来的红茶,气息清甜,而陈化多年的红茶除了幽香外口感兼具醇厚。你看看这个茶汤的颜色,橙红明亮,真系靓。”

李林富在一旁翻译。

靳卫东泡好了茶以后,端了一杯给记者一杯给县委领导,自己拿了一杯。

县领导煞有介事地闻了闻茶香,抿了一口茶,脸上立刻显出陶醉的表情。

撰稿记者也连连赞叹:“好茶,好茶。香气馥郁。入口厚重绵长,这才是顶级好茶该有的口感。”

摄影记者忙着抓拍大家陶醉喜悦的表情。

李林富暗暗在心里鼓掌:演得好,演得好,真是一个比一个演技好。

等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