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2章 现教现学(1 / 2)

加入书签

慕承泽放寒假,慕承泽忙碌了几天后,也正式进入了春节假期。

他的习惯,小假期小复盘,大假期大复盘。

这会儿把这一年干的事,特别是后面半年的事情一琢磨,越想这个品茶会所的事情越觉得心里不爽:真特么离了大谱了,我家的房子,我家的人脉和脸面,而且还是我家来运营。靳卫东那个混蛋就出了个茶叶和创意,就拿走了七成收益,比资本家还狠啊。

关键我那个傻妹妹还乐此不疲,总在我面前吹嘘:“才一个星期就赚了几万。”

她完全没意识到后面我们还要花四年的时间来运营管理。

不过呢,这个品茶会所的生意真好啊。

短短两个月,收了几十万,够一个小型国有企业一年的产值了。

这小子脑子是真好用。

这边靳卫东终于也开始休假,茶叶铺子暂时歇业。

黄建国和黄秋霜不敢回去,打算就猫在茶叶铺后面的院子里过年。

刘碧华那天去茶叶铺后院取东西,瞥见黄建国他们还在,有些惊讶地问:“都放假这么多天了,你们怎么还不回去过年啊。”

黄建国:“不回去了。太远了。”

他不想解释那么多,就撒了个谎。

如果是贵省的山区,回去一趟是挺难的。

刘碧华:“嗨。你们怎么不早说。来我家过年呗。你们两在这里待着多冷清。”

黄建国摆手:“不不不,不麻烦阿姨了。”

再说,这事是不是得问问靳卫东?

刘碧华:“麻烦什么,不就是添两双筷子的事么。”

黄建国:“不不不,谢谢刘姨了。”

刘碧华回去跟靳拥军一说,靳拥军也觉得挺好的,怕黄建国他们不好意思来,还特地打电话给黄建国。

黄建国他们再三推脱。

最后是靳卫东说家里人少,黄建国他们来了更热闹,刘碧华他们也开心。

黄建国他们才肯来。

这天,黄秋霜一来就在厨房里给刘碧华打下手。

她长得好看,勤快又能干,嘴甜如蜜,“刘妈妈”“刘妈妈”地叫刘碧华。

刘碧华一直想要个女儿,喜欢黄秋霜得很,也一口一个“闺女”地叫黄秋霜。

听得靳卫东跟黄建国大眼瞪小眼。

靳卫东重生前从没机会体会这种感觉,虽然觉得有些别扭和不对劲,不过刘碧华似乎很开心,所以也想纠结这个问题。

黄建国从其中嗅到了不一样的气味,忙挑起话题,缓解尴尬:“你说春茶叫我跟李林富两个人去收,你不去了?”

靳卫东说:“嗯。”

黄建国:“我们要是收上来不合格怎么办。”

靳卫东笑了笑:“怎么会,这事简单得很。来我现教你现学。”

这一阵子陆陆续续添置了不少东西,比如茶具,比如茶桌和椅子。

他拿了一星到五星的茶各一饼出来,在桌上一字排开,指着它们说:“品茶其实就是望闻尝味道。你先观察一下这个叶子。其实光从外表就能看出问题了。五星红茶条索完整,乌黑饱满,有金色细绒毛。闻起来有浓郁茶香,没有霉烂气味。这个就是顶级红茶。”

黄建国:“这个金色绒毛是什么?茶叶怎么还跟猴儿一样会长毛。”

靳卫东:“这个叫‘金毫’,是用茶叶最嫩的芽头部分做成。因为富含茶多酚,在发酵的时候被氧化为茶黄素、茶红素。有了这个金毫,所以红茶并非只有乌黑这一种颜色,而是黑金相间。金毫越多的红茶越鲜嫩。金毫富含芳香物质让红茶闻起来更加醇香。这就是茶农用心做茶,不肯用老叶,虫叶子充数的表现。这种茶农不但手艺好,人品也不错,如果他能每次都交这种茶来,就是我们以后要重点扶持,加强合作的对象。当然也有人喜欢喝老叶茶,那是个人习惯,不在我们考虑范围内。”

他拈了几片,泡了一小壶,给黄建国和自己一人倒了一杯。

靳卫东把茶末拿出来,说:“你看,都是嫩叶,而且根根分明。泡完也不会碎。你细细品味一下茶香和回甘。”

黄建国喝了一微微点头:“嗯。果然好喝。”

靳卫东拈了一小片干茶条说:“如果能泡,当然最好,如果条件有限,直接放嘴里嚼也是能尝出好坏的。每换一种茶叶品尝的时候,最好用白开水漱漱口。以免不同茶叶的口味相互影响。”

黄建国依葫芦画瓢试了一小根茶条。

“四星茶。金毫就要少很多。说明制茶的人要么就是手艺不行,炒制发酵的温度湿度没有控制好。要么就是采茶的时候,没分嫩叶老叶全部混在一起。不过呢,茶叶基本完整,颜色乌黑,没有杆子或者很少杆子,茶香也很浓。这个已经算上等茶叶了。”靳卫东抬了抬下巴,“下面你来泡。”

他把泡茶的规矩讲了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