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0章 我不做亏本买卖(1 / 2)

加入书签

李向阳眯眼看着他:“说那么多好听的,你还是直接告诉我,又想要我干什么吧。”

靳向东说:“听说李伯伯的化工厂去年搞出了高压反应釜。”

李向阳不出声:是的,他去年是搞出了高压反应釜。不过这还是机密。

靳向东怎么知道的?

靳向东说:“现在你们做出的反应釜压力能达到四千五兆帕以上,温度能达到一千摄氏度吗?”

李向阳皱眉:“你个学机电工程的,问这些干什么?你又不搞化工。”

他们厂子当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这个反应器,是因为国家下了任务,要解决中国化肥生产的问题。

投入的资金和物力都是小事,关键失败了很多次,压力容器爆炸,死伤不少科研人员和工人。

虽然最后成功了,可这件事成了他心里的一个疙瘩,不喜欢别人提起来。

靳卫东:“你就告诉我,你们现在能做到多少了。”

李向阳:“压力反正就到不了你说的那么高。”

靳卫东抿嘴:“那就不能用高温高压法了,化学气相沉积法了。那厂里有真空反应室吗?只要能做到九百多度就行。”

李向阳:“你到底要干什么?”

靳卫东说:“我要造钻石。”

李向阳和李林富愣了一下,又不约而同爆发出杠铃一般的笑声。

李向阳笑得直咳嗽:“你真是想发财想疯了。”

李林富:“我还想点石成金呢。”

靳卫东:“点石成金暂时不可能。但是人造钻石可以。”

李向阳:“大鹅的科研能力那么强,几十年前就想干了,到现在也没见干成。你竟然也来做这种梦。”

靳卫东:“不对,其实漂亮国的通用电气员工霍尔在1954年就制造出了人工合成钻石,不仅成分跟天然钻石一样,硬度比天然钻石更强,净度还更高。”

李向阳收起了笑,说:“不可能吧,那为什么不接着造,钻石这么值钱。”

靳卫东:“因为戴比公司垄断了钻石行业几十年,怎么可能让别人砸了饭碗。所以他们把这个专利买下来,然后封存起来,所以几乎没有什么人知道。”

想想也知道,既然要搞垄断,肯定不能这种技术发布出来。

毕竟这东西能在实验室就造出这么完美的,谁还愿意去花大价钱买有瑕疵的东西。

吹得再天花乱坠,广告洗脑再厉害,也没有用。

李林富傻傻地问:“就算戴比能买下人造钻石的专利,莫非还能让所有天然钻石矿都听他的,只要有一家降价,他就没办法稳定价格?!”

靳卫东:“对的,而且,还有一个秘密,那就是钻石一点都不稀缺。比如从金伯利城周围的各钻矿中开采出来的钻石年产量已达两千到三千万克拉。如果全世界的钻石矿都开足马力生产,产量太大,钻石也会贬值。所以戴比公司就买下了所有钻石矿。只要有新的钻石矿出来,戴比公司就会立刻买下来,除了可以拥有定价权,还能控制产量,一直保持钻石的低产量,市场稀缺性。”

后来很多公司都用这一套来抬高价格,赚取暴利,维护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还给这种销售模式取了个名字,叫“饥饿销售”。

为了加深“钻石稀缺且保值”的概念,戴比公司不惜花大价钱请政要,明星,名媛来打广告,用各种文字和电影洗脑宣传。

还制定了所谓的4c标准:克拉、色泽、净度和切割。

可这个标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谨,不同专业鉴别师检测的结果都不一样,价格就相差十万八千里。

市场上1克拉叫克拉钻,重量上只差了1分的99分钻就变成了非克拉钻,价格区别很大。

所以切工宁可保留缺陷,也不会降低重量。

然后把大的好的卖给富人,碎的小的想办法卖给穷人,来确保钻石从大钻石到小钻石都能卖个好价钱,全方位收割市场。

不过,既然价格是炒作起来的,那么就总有崩盘的一天。

这跟“郁金香泡沫”是一个道理。

而且不管怎么控制产量,市场也有饱和的一天。

因为钻石作为世界上最硬的石头,买下来后就不会消失,不会减少。

戴比公司为了维持销售额,不停地在寻找新的市场。

三十年代欧洲的钻石市场崩盘以后,戴比公司就转移到了漂亮国,让漂亮国短短十年间就成了最大钻石消费国。

六十年代漂亮国的市场趋于饱和,戴比公司又把目光投向了霓虹国,棒子国。

现在已经开始琢磨怎么垄断中国这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市场了。

不然尔和洋行那些公司怎么会如此积极跟他接触?

除了饮料,他们想要的还有很多!很多!!

他这会儿动手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