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九十三章 巴氏家业(1 / 2)

加入书签

次日寅时初,我还在睡梦中,已经有昨日的宦官敲门。
“陛下,该去向太后请安了。”
昨夜睡得太晚,宦官连叫了几声我才转醒。
桃夭累了一晚,比我睡得还要沉。
虽然于心不忍,还是摇了摇她:“该去见母后了。”
两人梳洗一番,有侍女扶着桃夭,两人顶着黎明前的黑暗向万安宫而去。
寅时末,万安宫早已亮起了灯火,两人向良问安、奉茶后,又聊了一会。桃夭经商多年,察言观色和逗人开心的本事自不在话下,把良哄得甚为开心,良也是对桃夭喜欢得紧。
一刻钟后,我离开万安宫往咸阳殿而去,此刻官员差不多都进宫了,正在点卯。
桃夭和良则是又说了许久体己话才回宫休息。
————
咸阳殿,朝会。
昨天桃夭入宫的事众臣都知道,又见我精神不佳,余禾自然不会放过我。
起身拱手道:“陛下,臣余禾禀奏。《论语·为政》篇有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有三者,乃心、乃欲、乃矩。陛下始纳夫人,当有所节制,以身体为重!”
我黑着脸,嘴上应道:“御史大夫正谏之言,朕可以知得失。坐。”
“陛下英明!谢陛下!”
我看了革越一眼:“革越,巴氏产业是否已尽数收归朝廷?”
革越起身应道:“回陛下,已经清点完毕,尚未入国库。巴氏共有朱砂矿、石矿五座,麻布坊二十座,蜀锦坊五座,漆器坊三座,石器坊、木器坊各七座,另有匠人五百,石工、木工等约万人,皆已登记在册,今日可将名册呈予陛下。”
我虽然知道巴氏的产业庞大,却没想到竟然庞大到如此地步。这么多的产业,岂是金银能够衡量的,仅朱砂矿就是印钞机,炼丹、墓葬等等,哪个王公贵族离得开。
“好。咸阳城中的巴氏产业留下了吧?”
“回陛下,茶叶、盐、粗布等咸阳中的贸易仍归巴氏经营。”
我点点头:“名册呈给朕,留档四海殿。你告诉清查的官吏和接手继续经营的官吏,巴氏的产业朕心里有数,若是贪墨、经营不善,朕定不轻饶!”
革越惶恐道:“臣不敢,遵陛下命。”
我对李斯道:“李相,之前说的事还记得吧?去办吧。”
先前没有反对,现在更没有理由反对了,这么大的家业,任谁也不舍得献给朝廷,可桃夭就这么做了。李斯起身道:“巴夫人深明大义,理当如此,臣遵命。”
不用说当初反对桃夭为后的人,其他朝臣也是敬佩不已,暗自感叹不愧是巴寡妇清的女儿,齐声道:“巴夫人深明大义,陛下英明!”
“其余人可有奏报?”
陈庆自从上次被我一顿斥责,现在事无巨细都要禀奏一下。起身道:“臣禀陛下,西域使臣国书已至,使臣已过了张掖,请陛下知晓。”
“朕知晓。”
百冲起身禀奏:“陛下,新城已经勘察完毕,请陛下决断。”
“其他人若无事,便退下吧。三公及百冲随朕到四海殿。”
到了四海殿,百冲拿出图纸铺在案上,详细向我和众人介绍了新城的规划。
言毕,我点头道:“不错,基本符合朕的要求。不过,在这些地方要增设防火器具,还有道路,要预留出马车行走和行人行走的地方,两者要分开……”
我将一些细节交代了一下,随后便道:“大体就这些,再去完善一下。冯相,你可以开始招标了,原则就是选出物美价廉的供应商;置换咸阳城的田地也可以通知他们去开垦。这些事冯相一个人忙不过来。李相、御史大夫,你们要帮冯相。”
百冲拱手道:“陛下,何时动工?”
我沉思了一下,现在匈奴之患还未彻底解决,不宜大兴土木:“你们且先动起来,做好准备。至于何时动工,朕要考虑一下。你们去吧,章邯留下。”
几人退下后,我换了身便服,带着章邯去了热武坊。
昨晚没睡好,路上虽然颠簸,仍是沉沉睡了过去。及至醒来,已经到了热武坊。
桃夭送来的硝石、石流黄已经制作成了火药,正在晾晒之中,他们最终还是没敢选择炒制。我看进度还可以,便也没再多说什么。
“章邯,朝廷收集的石流黄如何了?”硝石通过硝田已经有了二十石,暂时不必担心。
章邯应道:“回陛下,已经收集了许多,下月便能运到咸阳!”
我点点头:“走吧,去将作府看看燧发枪如何了。”
到了将作府,没让守军通报,两人径直进了后堂,公输进正在后堂跟一堆人研究车床。
公输进指着经过改良过的弓车床,又指了指镗床:“这两者之间连接的不好,若是将弓车床和镗床合到一起,经过弓车床切好需要的形状,直接便能送到镗床中打孔,另外想想办法,最好是将刨床、磨床放到其后,如此就能精修、打磨一起,节省时间。”
听到公输进的话,我笑道:“想法是好的,只怕难以实现啊。”
即便在后世,这些机床也是分开的,公输进竟然想把他们合到一起,不得不说有些异想天开。
公输进听到声音,连忙转身与众人一齐行礼:“参见陛下。陛下何时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