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百五十六章 狗血桥段(1 / 2)

加入书签

四人进了钟鼎阁,只觉屋内温暖如春,好像不是冬天一样,坊市人声鼎沸,屋内却是鲜有吵闹。

早有下人迎了上来。

“尊驾四位?”

我点头道“挑间视野好的。”

钟鼎阁的格局延续了我当年的设计,下人连忙带着上了一间雅间,身后的禁军就势坐在了楼梯旁的大厅。

进了屋内,依旧暖洋洋的,阳光透过玻璃镶嵌的窗户照在身上颇为舒适。

几人脱了袍子,我挥手道“挑几个招牌菜上吧。”

“好嘞,尊驾稍等。”

不多时有一名身材高挑、相貌上佳的侍女端了茶水上来。

房间的门关上。

我看向李由“你刚刚说北海郡二十万民夫的事,那些都是当年匈奴的余孽吧。”

李由应道“不错,当时陛下下令这些余孽永世为奴,奈何北海郡地处偏远,一年有大半时间都不适宜放牧,因此只靠他们放牧很难养活自己。再者,这些人都是带罪之身,也不能让他们单独走得太远,所以导致现在朝廷负担很大。”

我嗯了一声,这些人大都是三十岁以上的男子,如何安置他们的确是个问题。

略微想了一会儿,我开口道“当年赵善本的策论你读过吗?”

李由呵呵道“臣自然读过,文采斐然、论述有力,他提出的蛮夷互相树为敌,如今不是正在草原十二郡实行吗?”

转瞬醒悟道“陛下的意思是将这些匈奴人迁到一个能制衡他们的地方?”

“不错。”我沉吟道“如今河西道虽然即将贯通,但只是砂土路,仅有陇西一段铺设了水泥,进度还不足十分之一,我的设想是让这些匈奴人都去修路,待河西道竣工后,他们也走到了西域,就把他们迁到西原四郡去。”

李由轻轻点了点头,赞道“臣以为可,一者自陇西至西域,皆有重兵驻扎,二者迁到西原四郡后,以西原四郡的严苛律法,必能压制这些人!而且大大缩短了向北海郡运粮路上的损耗,那里的秦军足可以自给自足了。陛下英明!”

我摆手道“实在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否则我是绝对不希望他们进入长城以南的。”

五胡乱华的惨痛教训固然有八王之乱、天下动荡的原因,胡人南迁、胡汉杂糅的历史因素也不可忽视,很难说两者谁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李由深以为然,这么多人要是在大秦腹地闹翻了天,那可真就……闹翻了天……

我接着道“物尽其用,刚刚提到大棚的事,将那些人分为百人一队,每隔五里散开,同时建水泥作坊和玻璃作坊,每日卯时至申时修路、申时至戊时制作玻璃,这样应该能建不少大棚了。”

李由嘶了一声,笑道“那他们要做的工可不少,修完河西道不知道还能剩下多少人。”

我喝了口茶,淡淡道“不足惜。”

商议完这两件事,菜也端了上来。

钟鼎阁的菜品比我之前来多了不少,煎炒烹炸样样齐全,在这里也见到了难得一见的青菜,的确是个销金窟……

我招手让孟合也坐了下来。

食不言,四人很快吃得差不多了,有侍女将桌子收拾了,又端上来浓茶漱口。

我起身道“行了,你们回去吧,尽快将大秦商贸的事落定。”

“遵命!”

我又提醒道“景祝前天来了奏报,昆仑南半岛已经彻底平定,除了孙脊峰、鲁佘留守昆仑南半岛,其余将领在回来的路上,大约这几天也就到了,这事你知道吧?”

说是其余将领,其实就是景祝和一些偏将,大部分秦军还是要留守昆仑南半岛的。

李由自然知道“臣已经命人前往番禺港,让番禺港尽快完成战船的休整,同时按陛下所吩咐的,派人加快南海城及南海港口的修建进度。”

李杰一如李斯那般勤政,事事考虑得极为周到,我赞许地应了一声“好。”

百冲一直没有机会开口,适时道“沿海岸的灯塔正在勘测之中,预计明年可以开始建造,因有些地方无法开采石材,需要从其他地方通过船只运送石材过去,因此整个灯塔沿线建成大约需要七年左右。”

我点了点头,这种大工程七年已经算是神速了,万里长城岂是一朝之功。

“其余事待景祝回来后再详细议处。”

说完我就要迈步出房间,忽听下方传来一阵吵闹声。

有一青年男子的声音传来“哈哈哈……就凭你?你可知道我姐姐是谁?”

一老者的声音也提高了嗓门“老夫不管你姐姐是谁,在这里撒野就是不行!”

“哼!撒野?不过一个贱婢而已,我看得上她是她的福分!一镒金我可以买十个这样的!我再问一遍,你卖还是不卖!”

“你也不打听打听这钟鼎阁是什么地方!老夫也再说一遍,不卖!”

青年男子冷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