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九十七章 郑氏船队来袭(2 / 3)

加入书签

领战兵的几个将领一看局势不对劲,为了自己,也是为了麾下士卒的身家性命很干脆就投降了。

包括熊文灿委派,统帅五百多广东标军战兵的左参政,而这五百多标兵可是城内明军的核心主力。

他们都投降了,那还打个屁!

于是乎,等到上午大概十点多的时候,楚军就已经宣告夺取并控制了广州城内绝大部分重要区域,包括四面城墙,城门,城内的军营,官仓,城内的各重要衙门等等。

而城内的众多官员们,有些投降,有些自杀,还有着当被抓了俘虏,还有些逃亡不知所终。

看着前方士兵押着一群垂头丧气,被绑着练成一串的俘虏官员,赵新厚满脸的笑容!

尤其是当他看到前头的一个七品县令后,更是整个人乐得不行。

尼玛,就是这个芝麻县令去年当着一群人的面,公然喝骂他,说他匪性不改,低贱下作,当时把赵新厚气的差点没直接领兵攻打广州……

现在,此人却是沦为了阶下囚!

而他赵新厚,却是已经穿着一身大楚帝国海军的将官夏季常服,佩戴着海军准将的军衔。

还别说,这一身军服赵新厚很喜欢。

——

等到城内战事初步结束后,两广守备司令黄祥斌陆军中将也是接见了赵新厚,言明他会在战报中如实禀告他的开门迎军的功劳。

不过见完之后,赵新厚就和其他几个海军的人走了。

哪怕赵新厚是刚投奔过来的,但是也知道陆军是陆军,海军是海军,而且从金陵城过来的这些海军军官,似乎对陆军不太感冒……

我大楚帝国的陆军和海军,这矛盾不小啊!

赵新厚投奔过来,当的可是海军的将领,自然也知道,自己不能和陆军那边走的太近。

这点政治嗅觉,他还是有的。

赵新厚可不知道,其实去年的时候,大楚帝国的陆军和海军还是一家人,两军也没啥太大的冲突。

但是自从去年年底分配军费预算的时候,陆军和海军的大佬们为了争夺有限的军费,彻底撕破了脸皮,然后年初开始,陆军和海军之间的气氛就开始紧张起来了。

拔刀相向不至于,该有的配合作战也会有,但是也别指望给对方什么好脸色看了。

毕竟军费之争,事关核心利益。

毕竟这有了军费,才有编制,有了编制才有职务啊。

你要抢我军费,就是抢我编制,抢我官帽子……你都他妈要抢我的官帽子了,我还能给你好脸色看?

赵新厚不知道这些,但是他经过这简短的几个小时的接触里,他也能够感到受我们大楚王师里的陆海矛盾。

他不过是一个新投奔过来的萌新,还是要小心谨慎一些,别贸然卷入军种之争。

所以赵新厚也没在城内待多久,很快就带着他的八百多手下前往码头方向,同行的还有珠江舰队司令夏秋阳少将,以及夏秋阳所率领的一千多海军士兵。

这个夏秋阳海军少将,乃是金陵方面委派过来广东,主管珠江舰队筹建事宜,负责广东海防事务的海军高级将领。(上一章刚发的时候,赵新厚写成是珠江舰队司令,此乃笔误,应该是副司令,已经修正,望知悉。)

夏秋阳和很海军里很多将领们一样,其实前半辈子里根本没和海军打过交道,人家是陆军炮手出身……

当初大楚帝国海军还没正式成立,只有一支内河运输舰队的时候,军方是直接从陆军抽调了一批人过去任职,夏秋阳也是其中之一。

所以也就导致了海军高层里,相当多一部分都是陆军出身……当然了,当年能够被抽调过去当海军的,基本都是会游泳,接触过船只的。

然后这些人支撑起来了最初的大楚帝国海军,后续又陆续接受了一批明军水师的将领和水手们。

尤其是在武昌战役结束后,九江战役里,大楚帝国都大批量接受了当地的明军水师。

基本上,大楚帝国海军是全盘接受了明廷在湖广、江西地区的内河水师以及一部分江南地区的内河水师。

因此早期大楚海军基本就这么两类人:早期陆军转行过去的,接受的明军水师降将。

不过这种情况在去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发生变化,主要是海军军官学校培养的海军速成班的军官陆续毕业,并进入海军内任职。

虽然这些也都是半吊子,但是奈何海军实在缺人,所以现在也大量占据了海军内中低层的军官职务,假以时日,这些人就会迅速成长,并成为海军真正的高层。

夏秋阳这一次来广州,是带着任务过来的。

从金陵城出发之前,他前往行宫面圣的时候,陛下罗志学嘱咐他要办好珠江舰队,巩固好两广海防,要大力发展远洋舰队,为帝国控制海疆奠定基础。

而接纳赵新厚一事,也是他大力支持的,并在南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