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百六十七章 混乱的步枪装备(2 / 3)

加入书签

明年呢?再过个三五年呢?

乐观一点的估计,兴许五年后配属金属定装子弹的后装线膛步枪,技术就会发展到非常的成熟可靠呢?同时生产成本也能够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呢?

因此罗志学对这些研究项目还是进行了鼓励和扶持,确保他们能够继续研究下去。

他很期待再过上几年,楚军在海外作战的士兵们就能够用上好的后装线膛步枪,然后对那些土着们形成压倒性的火力优势。

一想到那些土着们,连燧发枪都还没搞利索,自己的将士们就已经拿着类似毛瑟1871步枪这种武器吊打他们的时候,罗志学就忍不住很期待。

看完了这些新式武器装备后,罗志学也看了一些河北武器公司正在生产的一些现役武器。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

前脚刚装备了大约两万支的十六型前装线膛步枪,这前后加起来也就两三年的时间,甚至都还没有完成全面换装呢,结果现在十八型后装线膛步枪就已经出来了。

近卫军那边有皇室经费支持,可以不在乎数百万楚元的浪费,但是陆军不行啊。

陆军虽然军费总额多,但是人家养的兵力也多啊,各种武器装备所需要的数量也庞大啊。

因此对于大规模装备的制式武器,一向来都非常的谨慎甚至保守的。

除了十六型前装线膛步枪外,罗志学也看到了在技术上看似已经老掉牙,但是依旧大量生产,还是陆海军主力制式单兵武器的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步枪。

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步枪,由二十一年式火帽击发步枪改进而来,最大的区别就是这玩意的枪管并不是闪闪发亮的,而是发黑的!

这是因为随着大楚帝国的钢铁技术以及加工技术持续进步,在这时期里开始大规模使用钢材制造枪管。

但是为了控制成本,同时也是因为当年的钢材质量却是不咋地,生产出来的钢制枪管很容易生锈。

为了防止生锈,技术人员对枪管进行了烤蓝处理,所以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步枪的枪管是黑色的。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外观辨识特征。

至于其他的倒是没什么区别,枪管长度,口径甚至重量以及刺刀这些配件都没什么区别。

并且除了击发机构外,其他部分和更早期的十三年式系列燧发枪,乃至二年式系列燧发枪都没啥区别。

大楚帝国的滑膛枪,从元年式火绳枪基本上就已经确定下来了基本的构造和外形。

尤其是口径,一直都维持在十八毫米。

尽管中间出现过一些其他口径的滑膛枪,比如十三毫米,十五毫米,二十毫米不同口径的燧发枪,甚至还出现过二十五毫米,长身管并且需要两个人才能操作的重型火枪,但是这些都没能成为主流。

十八毫米口径,重四点五公斤左右,长一点四米到一点五米之间,这三大性能指标作为陆军步兵标准用枪的指标几乎没怎么变过,各种步枪的改进型号,虽然在这些数据上有些偏差,但是一般偏差的也不大。

这些,最终也都延续到了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步枪里。

这是一款非常成熟,简单可靠,成本低廉,但是性能还相当不错的滑膛枪,标准款带刺刀的采购价每支只需要四楚元到五楚元之间,非常的便宜。

并且某种程度上来说,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已经大楚帝国的滑膛枪发展历史上的终点了,因为继续搞下去就不是滑膛枪,而是线膛枪了。

目前大楚帝国陆军以及海军陆战队,其主力武器就是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大概有六十多万支,这玩意别看它现在多,但其实一开始只是一种应急过渡枪支。

因为一开始陆军的打算是先使用二十一年式火帽击发枪,嗯,特指十三年式系列步枪改装而来的二十一年式火帽击发步枪。

因为当年陆军觉得生产新的不划算,直接把一百五十多万支状况比较好的十三年式燧发枪改装为了二十一年式火帽击发枪充当主力使用。

新生产的二十一年式火帽击发步枪,其实数量很有限,加起来也才三十多万支而已。

按照陆军当年的想法,就是想要在这批二十一年型火帽击发枪的使用寿命到齐后,直接用前装线膛步枪接班,进入前装线膛时代。

但是陆军也没有想到,十六型前装线膛步枪会这么贵……早期的时候竟然要一百多楚元一支,后来也要几十楚元一支。

然后陆军就悲催的发现自己竟然用不起新式的前装线膛步

枪了。

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继续用滑膛枪顶着呗!

所以这才有了二十一年式火帽击发步枪的后续型号,即二十三年式火帽击发枪。

陆军打算用这玩意应急过渡使用几年,等后装线膛步枪出来了一步到位。

反正线膛步枪都那么死贵,既然准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