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一百十七章 收音机(2 / 3)

加入书签

楚帝国的大规模武器生产基地的,哪怕是后来占领的中亚,东欧,西伯利亚,南洋半岛等地区,也只有小规模的武器工厂而已,并且种类单一,并没有大规模的综合武器生产基地。

而其他地方,比如美洲这些地方,干脆是没有!

这是因为,控制了国防工业,控制了这些兵工厂,就等于掐住了大楚帝国数百万大军的命脉……

哪怕是海外部分地区里的楚军叛变,占领了海外大片地区,他们也无法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武器弹药……哪怕是他们利用当地的民用工业体系组建兵工厂进行生产,但是也需要一段时间。

而这段时间里,足够让金陵方面调遣大量的军队把叛军围剿好几遍了……

大楚帝国为了防止军队叛变可是设置出来了相当复杂的体系……而这也是任何一个成熟的近现代国家都会去做的事情。

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里都会有成熟完善的防备军队叛变的措施,可不是说某个军官脑子一拍就能直接带着兵力发动叛乱了。

尤其是在东亚本土地区里……当代和平时期里一线野战部队几乎不可能成编制的私下调动,哪怕是一个排都不行。

在东亚地区的和平年代里,想要成编制的调动这些主力野战部队……除了需要军务院批准外,还需要获得圣旨许可。

基本上,在东亚地区里调动兵力,都需要电谕……

军务院下方的作战命令,还需要一层层的上级将领批准签名。

可不是说随便来个上级军官,今天脑子一晕,然后就能带领军队叛乱的!

假设你的上级军官,直接给你这个连排长下令,让你去某某地方执行什么命令,但是又没有军务院电令以及电谕的话,你可以直接掏枪平叛了……不用说的话,对面妥妥的是要叛乱。

这也是为什么军方大力推动有线电报以及无线电通讯的重要原因……除了指挥打仗方便外,也是为了让金陵方面更好的掌控军队,避免外地的军队在个别将领的带领下叛乱。

大楚帝国用各种方式预防限制军队的叛变,又让军队来预防镇压民间或权贵等叛变。

又用各种经济措施推动民生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让民众生活的更好。

而这些都是为了确保帝国的长治久安……嗯,罗氏王朝的长治久安。

这些逻辑是简单而清晰的……但是,这只是对于帝国的高层大佬乃至太子这些皇室成员们而言,对罗志学来

说却不是这样的。

尽管他的所作所为很多时候,的确都有着这些作用,起到了维护帝国长治久安,罗氏皇权稳固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是他的最初出发点。

因为他是一个开国皇帝,而且还是一个马上夺权天下,又带领华夏走向全球,最终称霸全球,开创出来一个人类历史里从来都没有过,甚至未来也不可能出现的超级全球帝国!

再加上礼教部朝报司数十年如一日,每一天都在琢磨着向天下人宣传罗志学的功绩,鼓吹忠君思想……就算是一个傻子,礼教部朝报司的这些人都会想方设法让他高喊陛下万岁!

大楚帝国的教化工作,可从来不流于表面!

一个地方的教化工作,那可是地方官员的主要政绩考核标准,一点也不比民生经济方面差多少。

衡量一个帝国地方官员的两大政绩,一个是教化,一个是民生……而教化排在民生前头。

如此经过数十年的教化工作,罗志学在帝国里的威望都不能用人来形容了,而是一尊活着的神!

罗志学本人就是大楚帝国的象征,乃至华夏民族的象征。

这样的罗志学,哪怕是外头有什么叛军了,但是只要他站出来,都不需要走上大街,只是站在皇宫正门的城门楼上,甚至他什么都不需要做,只是出现在城门楼上……

只要他的身影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哪怕无数人都会自觉的围绕在他身边,保护他,为他奋战,为他平叛,甚至叛军都会很自觉的放下武器甚至摇身一变为陛下而战!

这样的罗志学,其个人威望是极其夸张的。

他就是当代大楚帝国里活着的神,无数楚国人的信仰。

为他而战,为他而死……这乃是无数楚国人觉得无比荣耀的事!

别觉得这夸张,具体可以参考希特勒以及其他几个统治者……现实比可夸张多了。

这样的罗志学,实际上是不太需要担心有什么叛变的。

所以他的很多政策出发点,并不是为了维持统治,而是为了心中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比如满足心中的一些理想,让楚国人生活的更好一些。

还有就是个人的一些奢望,那就是把自己手动穿越回现代社会……哪怕无法穿越回二十一世纪的那种现代社会,好歹也要把自己穿越回类似二战期间的那种社会水平。

而随着年纪越大,这种想法也就越强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