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18章:走到哪打到哪儿,第二次楚越大战(2 / 3)

加入书签

的五千交州军,一战就取得了杀敌八千的战绩,而自身伤亡却不足八百。

而后,林凤祥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灭了一个安南本土的一个小势力,抢到了大量的财富,并且俘虏五万安南民众,满载而归。

阮越等安南各大势力,在得知此消息之后集体哗然,惊怒之下,再次起了组建联军,向楚国报仇的想法。

从大秦那里买到装备后,安南的军队已经鸟枪换炮,自信心也更是空前膨胀。

哪怕林凤祥率领五千军队,就轻松灭了一个安南的本土势力,他们也觉得者是林凤祥偷袭的缘故,胜之不武。

在阮越两国的主导下,安南抗楚联军再次成立,各大势力共计十二万大军,并且兵分两路,阮越各领一路,分别攻打交趾郡和九真郡。

就在安南组建联军的同时,楚国那边也发生了重大是件。

林凤祥得胜而归之后,缴获了不少燕赵制式的武器装备,他本能的意识到不对劲,于是就将消息上报给给了刺史府,而刺史府又上报给到了楚王刘秀那里。

刘秀得知之后,立即召集麾下群臣商议,为了安南这等蛮荒之地,会出现已经被灭的燕国赵国的武器?

楚国还是不缺能人的,军师庞统一眼就看出,是秦国通过海军将这些武器卖到了安南,以此来变废为宝。

秦国水军能够跨海航行,这个点刘秀早就知道了,但竟能横穿青、徐、扬、交四州海域,一路航行到安南地区,一路航行到安南地区,这可就大大超出了刘秀,乃至楚国所有人的意料。

自古以来,南船北马。

楚国水军是内湖水军,后来又改为长江水军,可就算如此,也依旧没有航海的能力。

而处于北方的大秦,不但有了一直精锐水军,而且还能航行至安南,天底下还有比这更离谱的事吗?

楚国文武打心眼里不愿接受,大秦在水军方面超越了楚国,但起码在造船技术上,大秦将楚国远远超越,这是毋庸置疑的事。

刘秀一直认为楚国面对秦国,唯一的优势就长江天险,以及水军。

现在大秦的造船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楚国,而在水战方面,战船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就算楚国水军比秦国水军强,在战船远远落后的情况边,楚国水战能打赢大秦吗?

这显然很难。

刘秀不能容忍楚国水军不如秦国,于是投入了不少资金用来提升造船技术,不求超越大秦,但起码要缩短之间的差距。

造船技术的提升,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刘秀的大力支持之下,楚国的造船技术,确实得到了不小的提升,有了近海航行的水平,但和大秦相比依旧有着极大的差距。

刘秀见自主研发这条路走不通,于是就想通过收买秦国船匠,从而剽窃到秦国的造船技术。

但可惜的是,秦国对于造船的把控极为严苛,根本没有船匠掌握完整的造船技术,对于船匠更是实施军事化管理。

楚国就算能够收买到人,也难以将人带回楚国,就算能够把人带回去,得到了也只是部分技术而已,依旧无法造船匹敌大秦的战船。

楚国虽没能从大秦这里获得技术,但却从吴国那里获得了,虽比不上大秦,但也比楚国自己的造船技术要强。

刘秀见收买船匠这条路也走不通,于是就起了俘获一艘大秦战船,然后对照着进行仿制的念头。

有了船的样本之后,虽不代表楚国就能仿制只来,但难度肯定比自己研制要容易的多。

刘秀并不知道大秦水军什么会来再次来安南,但大秦既然会向安南卖一次废弃军械,那就肯定会在卖第二次,他只需守株待兔即可。

楚国的水军基本都集中在长江,荆南和交州之间的河道并不通,楚国水军无法直接走水路前往交州,又不能绕从长江入海前往交州,毕竟这会途径吴国,必定会遭到吴国水军的拦截。

刘秀见无法将水军调往交州,于是任命甘宁为交州水军都督,让他带着大量船匠前往交州,在交州建造船厂打造战船,并就此征召一万水军。

刘秀不优秀吗?自然优秀,可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的缘故,他,乃至楚国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秦国的造船技术上,却没有注意到秦国的海贸这件事。

刘秀以为大秦向蛮夷卖武器,只是在废物利用而已,或是利用安南蛮夷来牵制楚国,丝毫没有意识到大秦海贸的暴利。

当刘秀意识到时已经晚了,大秦已经统一了中原,兵锋直指江南,楚国的全部精力都用来防备大秦,哪还有余力去分海贸这块大蛋糕呀。

对于刘秀而言,最大的对手就是大秦,至于安南本土的势力,则直接被他给无视了,原因无他,太弱太落后了。

哪怕安南各大势力,已经从大秦那里买到了兵器,也依旧入不了刘秀的眼。

在刘秀看来,楚国只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