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东风来(1 / 2)

加入书签

此时的林羽,正站在自家仓库里,指挥着石三哥召集来的一队木匠,组装五百套秧马和曲辕犁。

自从孙来旺送来赔偿银子,林羽确定了吴家是想利用赔偿一事逼迫自己就范。

他就知道,东风来了。

“断粮是小打小闹,掐断命脉的,还得是限酒令。”

禁酒令不现实,会引起民间的恐慌。

再加上剑南道风调雨顺,没有禁酒令发挥的条件。

限酒令就不同了,看似限制酒坊,实际上是连带着粮行一起敲打,哪怕陛下知道了此事,只要这个政令有效果,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乐见其成。

“羽娃子,组装完的这些都放到外面去吗?”

石三哥指向堆满成品的仓库。

如果羽娃子还要对外保密,只能在附近搭个棚子藏起来。

好在这些木材不怕短时间的风吹水淋,倒也能藏一段时间。

林羽抬起一只秧马往外走,边走边乐呵呵地说道:“放到外面去多麻烦,直接放到地里去给大家用。”

“啥子?大家能用了?”

“能,附近十里八村的,想借用随便用,只要别用坏就行。”

惊喜来得太突然,让石三哥暗自后悔,昨天就不应该全家冒雨去插秧。

现在可好,家里只剩下新买的两亩水田还没插上秧苗,剩下的都干完了。

随便来一个大人,骑着秧马在田里转一转,今日便能插完两亩水田的秧苗,根本不给其他人体验的机会。

想要试用,只能去给别人家帮忙了。

而在仓库里组装的木匠们,早在石三哥的演示下,明白了曲辕犁和秧马的作用。

听到林羽的话,近水楼台先得月,纷纷提出要先借他们家用用。

“林员外,我们不白拿,今天的工钱就抵我们借用的费用了。”

身为木匠,知道这些木材价值几何,又知道了它们能减轻全家的劳作。

只要能借用,别说给一天工钱,就是加倍,他们也不亏。

林羽不是小气的人,大手一挥:“行,每人今晚拿一件秧马回家,曲辕犁你们暂时用不着,这个是拿来给我家开荒用的,等插完秧你们想用,再来借。”

“多谢林员外!”

大家兴高采烈地道完谢,埋头苦干起来。

二十来个人争取今天把五百套全部组装完,明天就好使用新农具去田里干自家的活了!

石三哥也替大家感到高兴,但是他心里还有一个疑问:“羽娃子,你昨天不还说让我多看着木材,怎么今天就变卦了?”

“我也没想到有人能这么快露出狐狸尾巴,原本我还计划木材来了就公之于众呢,这不是有我替我得罪粮行的人,我忍两天有人背骂名,新农具推广起来更顺利。”

明明所有的字石三哥都听得懂,但连在一起,他只能抠了抠脑壳,对着林羽嘿嘿一笑。

“我还是盯着大家组装去吧。”

“行,我叫人去请大姑父,让他盯紧下边仓库里的木材,别出现差池。”

在吴家没有给他下套之前。

防的是粮行的人狗急跳墙对木材下黑手。

现在轻松了。

假如他没猜错,吴家能让孙来旺这么快把赔偿的银票送来,说明限酒一事已是铁板钉钉的事。

限酒会让更多粮食流入市场之中,稳定粮价,在这个节骨眼上,推广新农具,对于粮行的冲击,可远比限酒的影响要小。

甚至,粮行的人们还会主动帮忙!

“感谢敌人送来的一阵东风。”

林羽嘴角控制不住地上扬,出了仓库,连忙让乘风去县衙。

“把县令大人请过来,就说我有一件大喜事要告诉他。”

别看新农具举荐之功没有唐知涣的份儿,最大的功臣当数宋家。

可秧马与曲辕犁出自旌阳境内,只要唐知涣趁着这股东风,能够提前做好耕地变化的准备。

立下一个推广新农具的小小功劳,升一升官没有问题。

徽之兄那边不必去通知,只等京城来信即可。

“林员外,不必去请我了,我不请自来了!”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急促的勒马声。

还没把林乘风送到门口的林羽,心中一喜,急忙迎上前去,未语先笑。

“什么风把县令大人吹来了?瞧你这么着急,也是有什么喜讯要告诉我吗?”

“……”

唐知涣一噎,抹了把脸上的浮尘。

他的脸色这么难看,像是有何喜讯的样子?

“林员外,现在不是打趣我的时候,你看看这个。”

唐知涣将府衙要求颁布的限酒令,塞到林羽的手里,同时沉声提醒。

“粮行一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