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六章 鏖战(3)(1 / 2)

加入书签

敌众我寡的时候,选择后撤并非是胆小的表现,但后撤并不是不计后果的溃散!

———————来自赵信的领悟

回到楼顶的赵信,本想使用刚刚得来的这支毛瑟步枪,给苏军那边提供一些帮助。可他才刚刚端起这支毛瑟步枪,就忽然听到楼下传来动静,来不及多想的赵信,马上背着自己的两支枪,顺着早就在楼顶布置的绳索,直接从楼顶滑降去了楼后的废墟中。赵信离开时间不长,就有几个德军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的上了楼顶,可惜他们没有看到人,只看到地上的几枚子弹壳。

当他们发现楼顶后侧边沿上的绳索时,赵信早已经消失的不见踪影,在他们四处张望寻找赵信的时候,赵信已经拎着步枪,从废墟中穿过,出现在战场的另一侧。战斗还在继续,来了援兵的德军士气大涨,但他们却没有办法,在短时间里解决掉这股苏军。发现苏军跟德军还在混战的赵信,仔细观察了一会,发现自己没有偷袭的机会,便只是静静的看着战场上的变化。

德军的后援部队来势汹汹,可苏军也不是吃素的,虽说德军来了坦克,可苏军的反击依然顽强。远远看着这一切的赵信,心中并未泛起波澜,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军开始出现疲势,毕竟德军的坦克不是太好对付。赵信已经更换了一个位置,此刻的他正趴伏在一截涵管后面,透过身前的半截涵管,赵信正好能看到正前方的情况。

赵信这边地势略高,交战中的双方,不管是苏军还是德军,都不可能发现赵信。本想继续为苏军提供支援的赵信,忽然听到头顶传来的尖啸声,在半岛战场上有过类似经验的赵信,随即脸色大变。此刻半空中出现的尖啸声,应该是炮弹划过天空的动静,赵信之前在半岛战场的时候,可没少被北方军的集群炮火惊出一身冷汗。原本还想搅浑水捡便宜的赵信,看着前方高高腾起的烟柱,心中马上打消掉了这个念头。

所以,在德军进行炮火试射之后的第一时间,躲在战场边缘的赵信,便马上起身,头也不回的走了。听着身后连续不断的爆炸声,赵信走的越发快了,他担心德军的炮火万一来一个延伸压制,就会波及到自己这个局外人。老天爷终究还是愿意眷顾赵信这个局外人,德军的炮火并未波及到赵信所在的方向,但是好运气不会一直在赵信身边。

本意是想要避开危险的赵信,才钻进街边的一栋破损建筑里,打算捡些自己能用得上的生活用品,就被几个德军给堵在了建筑物里。唯一的好消息是,这几个德军,似乎并没有发现赵信,换句话说,这些德军不是冲着赵信来的。顺着几乎快要断裂的楼梯,早早爬上2楼的赵信,此刻就蹲坐在楼梯口内侧,手中的冲锋qiang也已经顶上火,他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

进入建筑物里的几个德军,查看过向上的楼梯几乎快要断裂,并不想冒险的他们,便没有上楼,而是利用楼下的杂物,在楼门口做了些布置。看出这几个德军是不打算离开了,蹲坐在楼梯口的赵信,只能趁着楼下不断有声音传出的机会,开始小心翼翼的查看起2楼的房间。这栋四层的公寓楼像是挨了炮击,不但1楼满是狼藉,而且楼顶还被炸出一个大洞,站在1楼抬头,就能看到楼顶的破洞。

可2楼和3楼的房间却并未被破坏,虽说走廊里满是灰尘和破碎的砖石碎屑,但赵信悄悄打开的几个房间里,所有的生活物品都还整齐的摆放着。赵信很快就为自己找到了一些干净的换洗衣物,他甚至还找到了一条香烟和一些巧克力糖果,除此之外,赵信还在3楼的一个房间里,找到了一把涂满黄油的马刀。看到这只马刀,赵信忽然想起,自己之前在半岛战场曾经短暂用过的一把短刀。

赵信用一块餐桌布,很仔细的擦掉马刀上的厚厚黄油,发现这支挂在墙上的带鞘马刀,并不是所谓的观赏品,而是一把实实在在可以实战的实用性马刀。跟大多数中国男性一样,赵信对于冷兵器的喜爱,是刻进骨子里的。所以,他很愉快的将这把马刀收下,留在这里,最后也不知道会便宜了谁。楼下的那几个德军没有离开的意思,赵信也没有闲着,他用窗帘再次编出很长的一根绳索。

未曾开打,先找好退路,这是赵信保命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在这座危险重重的城市里,赵信更是越发小心谨慎起来。准备好绳索的赵信,并没有直接将绳索从房间的窗户垂下,而是先盘成卷藏在2楼走廊尽头的房间里,那个房间有一扇侧窗,更加方便赵信摆脱危险。半个小时之后,楼下的德军煮好了他们的晚饭,气味慢慢飘上楼来,赵信却从中嗅出了一股腐烂的味道。

苏军和德军在这座城市里大打出手,并不是所有的德军,都能按时领到属于他们的物资供应。所以,很多德军在闲暇的时候,都学会了自己找吃的。楼上的赵信又回到楼梯口,静静的等着机会,他的右手中早已经握着一枚拧开后盖的手榴弹。终于,在赵信又等了几分钟之后,楼下的德军开始端着他们各自的饭盒,围在篝火旁准备分餐了。

一直等待机会的赵信,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悄悄拉开了手榴弹的拉线,暗自在心中默数四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