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21章 行动开始(1 / 2)

加入书签

李承站在南门廊檐下,抱拳拱手,笑脸盈盈。

沿着花局胡同走过来的,不仅有魏老、郭老、赵老、杨老、徐老以及几名工作人员,魏老旁边还有一位七十来岁老者,李承不认识,估计就是《金史》方面的权威。

等李承过来见礼时,魏老笑眯眯地将他介绍给这位陌生老者,“老周,这就是李承,饶固庵的得意门生,上次写的《秦都九迁》论文我看过,还算扎实。你们京大历史系不是后继无人么?你看他行不行?”

周姓老者带着一副瓶底眼镜,似乎没听出来魏老话语中的玩笑意思,竟然还真的上下打量李承一番,这才说道,“按说以老饶的眼力和学识,他的弟子,我是无需考核的,不过,做史学,讲究的是以证为上,眼见为实。李承是吧,你要是想来京大历史系,我可以给你安排一场入学考核。”

李承哭笑不得,谁要去京大学史学了?这位周老,一看就是那种很古板的学究!

不过,他还是笑着拱拱手,“感谢周老看重,感谢魏老抬爱,家师的学识我还没学通,不敢涉猎过多。”

魏老正准备接话将话题岔过去,结果这位周老竟然顺着李承的话点点头,说道,“你的想法很对,固庵的学识,已经够你学习一辈子,贪多嚼不烂。”

李承揉揉眉心,这话是实话,可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呢?

魏老这次赶紧插话打断,“这是周慧泉周教授,顾铭坚先生的弟子,京大历史系中坚力量,《金史》编订工作,目前是他带领团队在负责。”

李承听饶老说过,这位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周慧泉,绝对是大牛级人物。

顾铭坚就是顾颉刚,一生录入师门谱的弟子不多,像童书业、谭其骧、

杨向奎、刘起釪等无一不是史学界的巨人,这位周慧泉是关门弟子,曾任吉省博物馆馆长,国内金史研究先锋学者。

李承连忙躬身,“周老好!我师傅不止一次提起过您,还有您的《金史校辑》。”

“你也看过《金史校辑》?”这位周老,有怀疑马上说出口,不带犹豫的。

李承笑着伸展手臂,将各位老者让进院子,“两年前学辽宋金夏史时,师傅向我推荐了您的这本书,受益匪浅!”

孰料,这位老先生认真的很,他脚步跨过门槛时,还回头问了李承一句,“既然你看过我的《金史校辑》,那么你回答我,脱脱所修的《金史》,问题出在哪儿?”

脱脱是元朝宰相,至正三年(1343年),主编《辽史》《宋史》《金史》,都被收列为《二十四史》中,其中,《金史》是宋、辽、金三史中编撰得最好的一部。

老先生突然来一句脱脱《金史》的毛病……这问题,冷门生僻,要是李承没看过他的《金史校辑》,百分百答不出来。

好在李承看过。

他站在门槛旁边,手托了一把郭北盛郭老的胳膊,同时笑着答道,“《金史》太正,斩头除尾。”

这八个字一出口,周慧泉周老捏捏下巴,咂摸了会,扭头问道,“你叫李承是吧,来京大历史系,我收你做博士生!”

来的人都是学识渊博之士,想想李承的答案,马上明白,周慧泉这是想收外门弟子呢。

脱脱编撰《金史》,起于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年)阿骨打称帝,止于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一部浩浩正史,说金国兴衰更替非常详尽,但也有不足,那就是对金国女真的来源,几乎没什么描述

,只有一两个传说,不免为人诟病,同时,他对金国皇室最终的下落,也没有提及。

这不就是“斩头除尾”吗?

短短时间内,李承用“《金史》太正,斩头除尾”八个字描述《金史》的优劣,再恰当不过。

几人都停下脚步,看李承怎么回答。

李承再度抬头笑笑,“再次谢谢周教授抬爱,还是那句话,师傅的学识我还没摸到边,不敢再去贪多。”

周慧泉甩甩袖子,有点上头。

李承也不以为意,这是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很纯粹的。这种老学究才是真正让人佩服,他们——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

…………

将筹备的事情转交给魏老之后,规格马上提高,不过,总要一些时间的。

李承刚好利用这间隙,处理点私事。

下午,与督工的肖立军见了一面,在他和张苏陵夫妇的陪同下,李承与泰勒看了看建成的钱粮胡同三十四号院,以及在建的东直门南小街四合院。

钱粮胡同三十四号院中,那颗膈应人的柳树已经挖掉——陈梦家先生就在这棵树上自缢。

倒u字型庭院中的水塘,被改为假山池,池中,几块从京西运来的巨大虎皮石和金海石,简单打磨之后,堆成颇有气势的石山。

这种布置,在风水格局上,有以“金虎镇煞、巨石镇财”的说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