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章 消失的一家人(1 / 2)

加入书签

高远母亲酸溜溜地说:“谁会欺负一个傻子啊!那些孩子都巴不得和欢欢玩呢!”

“哦,这是为什么?”赵铮诧异。

“左英家开了个小卖店。凡是能和左欢欢玩的好的,左英都会给孩子们零食吃。这些孩子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可能欺负左欢欢。”

赵铮眉头一紧,同样都身有残疾,高远被欺负,而左欢欢却受欢迎,这个高远会不会嫉妒呢?

赵铮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而是换了个话题说:“高远妈妈,你们家和左欢欢家以前经常往来,你能给我们讲一下他家的情况吗”

“哦,他们家啊!”高远母亲带着几分不屑和几分嫉妒地说:“左欢欢的妈叫左英,左英10岁的时候她爹出工伤死了,赔了一笔钱。左英家原本住的西头的134,她娘就用那笔钱买下了229。这样我们才成了邻居。”

“你们家是231?”李轩惊讶地问,因为发现左英母子尸体的地方就是231

“对啊,我们两家一样大,但我们家朝向比他们家好。如果不是她爹的命值钱,哪可能跟我们做邻居!”看来赵铮猜的没错,不仅高远有可能嫉妒左欢欢,连高远母亲都有嫉妒之心。

赵铮打断了高远母亲的题外话:“左欢欢为什么跟的是他母亲的姓,而不是他父亲的姓?”

“你是说张亮啊!家里没个男人,左英她娘就给左英找了个上门女婿。”高远母亲突然压低声音说:“警察同志,我跟你说,这个张亮就是左英的表哥,根本不是左英他娘说的什么远房亲戚。”

“哦,他们是近亲结婚?”李轩有点好奇。

“那可不是,不然怎么会生下个傻儿子!而且,左英的表妹也说张亮是她们的表哥。”幸灾乐祸几个字就差写在高远母亲脸上了。连李轩都有点看不下去这女人的表情,低头瞟了眼赵铮。

赵铮对左英夫妻是否近亲结婚没有兴趣,他接着问:“他们夫妻感情怎么样?”

高远母亲撇了撇嘴说:“我看那个张亮就是个游手好闲吃软饭的家伙。可左英她娘却逢人都夸她选了个好女婿。左英也说她老公对她们母子俩特别好。特别好,怎么没让她再怀一个,我看就是打肿脸充胖子,做给别人看的。左英她娘死的时候,张亮一声都没哭过,有人还看到他和左英的表妹有说有笑,两个人的关系一定不一般。”

“左英的表妹经常去左英家吗?”赵铮问。

高远母亲回忆道:“是不是经常去他们家,我不太清楚,我也只见在欢欢满月和左英他娘去世时见过她。”

“你对左英的表妹有什么了解吗?”这个表妹是来之前没有出现在左英人际关系列表里的。赵铮产生了一些兴趣。

“别的我不知道,我只听左英说过,她这个表妹虽说是同姓,其实隔着好几辈呢,也没那么亲,和她一样从小没了爹,才有了点往来,也算是同病相怜吧。别的,我也就不太清楚了。”显然高远母亲并不了解这个表妹。

接着赵铮问了他最感兴趣的话题:“高远妈妈,如果我没记错8年前市政府决定对西巷进行改建,要打造成步行街。当时每位住户都会赔一大笔钱。你们为什么会在改造前卖房搬家?”

说到卖房子的事情,高远母亲脸上出现了出离愤怒的表情。

她恨恨地说:“8年前西巷还不叫西巷,是城郊的西河村。我们平头老百姓那会知道政府要城市扩建,把西河村改建成步行街。要是我们也能提前知道,傻子才会卖呢!”

8年前赵铮刚刚从警校毕业,对于西巷以前并不属于城区,而是城乡结合村的事他还真不太清楚。

“这么说,你家是在改建前卖的房?那房子卖了多少钱?”赵铮问。

“只卖了15万,还包括河边的一个河埠头。那个河埠头是我家的。”高远母亲意难平地说。

李轩父亲在城郊开了家小五金加工厂,所以李轩对城郊的房价略有了解,他揶揄道:“15万,在改建前这个价格卖的可不低啊!”

“怎么不低?道路扩建的时候,光河埠头就赔了10万。要不是村长事先知道要改建,怎么会出那个价钱买我们的房!我老公去村长家说理,要他补差价,他就拿合同压人。说钱货两清,买卖是自愿的。可他这明明就是骗,警察同志你说是不是?”高远母亲越说越嗓门越大。

“是你们家先卖房搬走的,还是左英家先你们搬走的?”赵铮问。

“是我们家先卖房的。”高远母亲回答。

“你们搬走后和左英家还有往来?”赵铮注视着高远母亲问。

“对,刚开始我们在城里租了房,城里的工作不好找,我一直在西河村的一家小饭店帮工,我家高远又吵着要回去找欢欢玩,所以,我去干活时有两次把高远放在左英家。后来我再去他家,他们已经卖了房搬走了。”高远母亲的神情有点黯然,好像那段记忆并不愉快。

“你最后一次去左英家是什么时候,你还记得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