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9章 推广计算机,培养国内用户(1 / 2)

加入书签

“很好,不愧是我亲手提拔的人才。”
林凯峰面带笑容地拿起专利备案文件,仔细观瞧上面的内容。
1983年1月1号,龙国第一部完整的专利法颁布实施。
专利法规的出现,弥补了龙国的一项重要空白。
将带动大量科研工作者,拿出全部精力投入新型技术研究。
通过新型技术,改善自己的生活,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能力。
一部专利法,困扰了林凯峰多年。
当初,林凯峰迫于现实问题,与百思买集团签署了一份长达五年的对赌协议。
百思买集团协助林凯峰,对各项专利进行全球注册。
话虽如此,毕竟假手于人。
国外资本企业什么德性,再过十几二十年,随便从龙国的大街上找一名路人问问。
这名路人保证都能说个**不离十。
贪得无厌,见利忘义,趁火打劫。
林凯峰与百思买集团合作,看上去亲密无间,仿佛是一家人。
一切的一切,全部建立在利益之上。
假设有朝一日,米国官方改变对龙国的亲近态度。
开始对龙国严防死守。
米国各大企业,即使没有全部和龙国翻脸,也一定会对曾经合作过的龙国企业,施加各种各样的限制。
制定技术壁垒,设置双标方案。
有了专利法,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林凯峰深吸一口气,语重心长的说道:“同志们,去年是收获满满的一年,今年是公司更上一层楼的崭新一年,多年前,米国高科技企业已经开始布局,将高精尖的计算机,变成家用商品,从科研工具变成个人计算机。”
“米国企业能做的事情,我们同样也能做。”
“今年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安排,将是重点发力国内计算机市场。”
回来之前,林凯峰已经和百思买史蒂夫总裁取得了初步沟通。
百思买集团会利用他们在米国的影响力,帮林凯峰寻找一批有主板需求的企业客户。
当项新的生意大门打开,集团的主板不但要卖到海外,也要卖到国内。
利用这股东风,全面推广个人计算机。
陆长顺弹了弹烟灰,委婉的说道:“现阶段向国内推广个人计算机,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
“经济改革进行了多年,国内老百姓的收入有了普遍提升,基本工资从几十元上升到了一百多元,可是一台计算机的价格,动辄就要成千上万。”
“咱们的龙光计算机,市场价8800元,国外进口的计算机,起码都要上万,老百姓们就算不吃不喝,也要七八年才能攒够钱,买一台我们的龙光计算机。”
听到这话,与会领导也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总体来说,众人的看法和陆长顺相同。
北方机械集团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向国内推广计算机。
但是全面推广,时机还不成熟。
不如换一个思路。
推广家用电器。
将用来出口的各类型家用电器,比如电视,洗衣机,空气炸锅,电磁炉,推广给国内老百姓。
至于计算机,还要在过等几年。
即使是电子计算机第一大国米国,计算机依旧是高不可攀的高精尖商品。
这项设备放在龙国。
只有有关部门,科研院所买得起。
一万名普通老百姓里,恐怕只有一个人能买得起。
林凯峰微微一笑道:“同志们,做工作不能只将目光放在眼前的市场,更要为之后的市场做准备。”
“我说全面推广计算机,不是说让老百姓立刻将龙光计算机,当成家庭必需品。”
“你们可以将我说的推广,理解成培养市场。”
牛永贵笑呵呵地说道:“凯峰,你就别和大家卖关子了,我们这些人上了年纪,脑子转得慢,你怎么说,我们怎么做。”
“只要办法合理,能够为集团带来效益,我保证没人拖你的后腿。”
闻言,林凯峰不紧不慢的说道:“国外有一个定律,叫做摩尔定律。”
“就是说每隔一段时间,高精尖的电子产品,价格将会下降四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
“相对应地,性能也会提高几分之一。”
“米国各大企业卖力进行个人计算机的推广和普及,我从私人渠道打听到,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制定了长远的推广计划,争取在五年的时间内,让计算机从研院所,企业和官方部门,进入到米国的千家万户。”
“这项计划,我们同样可以做。”
林凯峰淡笑道:“就像某些同志说的,目前国内的老百姓,一万个人里,或许只有一个人买得起龙国计算机,但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今年买不起,明年买不起,第三年,第四年,能到还买不起?”
“计算机的重要性,大家早已经知道,科学研究院几乎是人手一台龙光计算机,无论是绘图,编程,精密计算,乃至于研究各类型家电,全都少不了计算机。”
“下一阶段,公司将大力推广计算机办公,用这种办公方式取代纸张办公。”
安排完下一阶段的工作部署,林凯峰掏出身上的钢笔。
拧开笔盖找到一张白纸,现场写了一份推广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