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章 手工牌收音机(1 / 2)

加入书签

从五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收音机始终是一个家庭生活条件的直观体现。

近些年来,更是成为城里人结婚的必备彩礼。

三转一响这个词,整整影响了两代人。

整个县城,家里有收音机的人屈指可数。

收音机确实一货难求,但不代表龙国造不出来。

国内大大小小,有着一定数量的收音机厂。

望着茫然不解的陆长顺和牛永贵,林凯峰笑道“三叔,牛副厂长,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总而言之,我绝对不会害咱们机械厂的。”

二人互相看了看,纷纷点头。

次日,陆长顺带着牛永贵,一块去市里接收物资。

一车车的钢材,陆陆续续运送到县机械厂。

林凯峰这边一刻都没有闲着。

申请了一家仓库充当收音机生产车间。

将运回来的电子元件,纷纷搬运到这里。

托计划经济的福。

林凯峰需要的电子元件和设备,几乎都是以平价的方式调拨给县机械厂。

一部分电路板的问题,可以通过老式的飞线解决。

市无线电厂生产的晶体管,别看质量一般,倒是也够用了。

七十年代的老百姓,对于收音机质量要求不高。

只要没有过大的杂音,能够收听广播就行。

有什么东西有什么东西,这是林凯峰的一贯宗旨。

花了小半天时间,林凯峰将各种电子元件分门别类地放好。

插上电源启动万用表测试各种电子元器件。

对于别人而言,想要手工制作收音机电路板,不能说难于登天。

没有一两个月,别想把它弄出来。

到了晚上,一块电路板基板出现在林凯峰面前。

第二天上午,林凯峰将牛永贵叫到仓库。

展示着刷完绝缘油漆的电路板性能。

将电路板接上电线和喇叭,林凯峰随手打开了开关。

伴随着一阵刺耳的电流噪音,喇叭里面传来了调幅广播的声音。

“凯峰,就这好了?!”

牛永贵倒吸一口凉气。

林凯峰只用一天时间,竟然将收音机搞得差不多了。

林凯峰摇头道“牛副厂长,我叫你过来,是让你看看这个项目的可行性。”

“至于说差不多了,还远远不够。”

“一部完整的收音机,需要的不仅有电路元件,还有箱体,以及各种按钮,开关。”

“你不用说了,你画图纸,我立刻拿着它去找我爱人。”

牛永贵兴奋地打断林凯峰的话。

喇叭里面传来歌声,说明收音机是可以制出来的。

有了这个新产品,县机械厂就能起死回生。

正如林凯峰前几天说的。

出口液化气罐和钢管,只是权宜之计。

能看上这种老式武器的国家,肯定比龙国还要穷。

看上买不起,也是白费。

有钱大量购买的国家,可未必能瞧得上这种东西。

这两天,牛永贵想了许多。

越想越佩服林凯峰。

时间,机会,把握得恰到好处。

桑国遭遇突然入侵,沦陷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

武器装备更是损失惨重。

危急关头,自然是有什么买什么。

一旦挺过来。

可就未必还能看上液化气罐和大型钢管组装而成的飞雷炮。

国家向桑国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肯定不会袖手旁观。

只要龙国暗中协助,桑国马上就能拥有坦克和大炮等重武器。

也难怪林凯峰会这么着急。

原来是要和国家抢时间。

中午吃完饭。

牛永贵马上拿着林凯峰画的箱体图纸,去了爱人工作的木器厂。

至于调频装置和其他按键,林凯峰利用厂里的机床进行制造。

箱体木料,按键,电子元件三者一样不缺。

如果这都造不出收音机,林凯峰也可以洗洗睡了。

半月后。

五千只液化气罐全部交付,外加两千根发射用的钢管。

完成创汇任务的同时,林凯峰的收音机已经做好了一批。

数量不多,一共二十台。

性能方面完全可以媲美百货商店的进口收音机。

厂办,会议室。

一众厂领导围着收音机议论不停。

谁能想到,半个月前半死不活的机械厂,如今一下子抖了起来。

先是超额完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