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2章 帮咱们老百姓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1 / 2)

加入书签

“钱科长,公司账面还剩下多少资金?”

林凯峰回头问道。

财务科长老钱从抽屉里拿出账本,说道“不算今天的13200块,公司账面还剩两百六十七万三千二百元。”

听到这个数字,林凯峰单手托着下巴。

计划外销售,有计划外销售的好处。

能够自由定价,摆脱上面的价格指导和限制。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生产材料购买,成为了公司的首要问题。

上级部门不再负责居中协调,能以多少钱买到生产原材料,全看林凯峰的本事。

随着机械公司员工数量增加,每月的开支也在增加。

机械厂和化肥厂员工数量几乎相等,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六百。

按照每人每月70块的工资计算。

每月光是工资支出,就要42000元。

奖金,各种报销费用,差不多快要到十万。

除了人员开支不能省,购买设备,改建生产线,扩大建厂都需要花钱。

想到这些,账面的两百多万好像也没有那么多。

林凯峰手里还握着一笔巨款来自安德鲁的尾款。

前提是要将他们订购的空气炸锅,如期如数交付给安德鲁。

短时间内,这笔钱无法打到机械公司的账上。

必林凯峰需再想一个商品类目,可持续性地增加资金来源。

片刻后,林凯峰自言自语地离开财务科。

回到办公室,林凯峰坐在桌上,拿来了纸和笔。

什么商品能在短期内获得资金,又能被现阶段的老百姓接受?

七十年代的商业氛围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是问题多多。

不同于后面的十几二十年,任何一件新颖的商品拿到市面,都能够引起销售狂潮。

要在79年引起老百姓们的抢购,除了三转一响,其他过于耗电的商品肯定不行。

别说下面的农村公社,就算是市里也经常断电。

电力供应一直到20多年后,才得到全面解决。

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这些商品,耗电量倒是不大。

确实能吸引人眼球。

但是问题也来了。

即使公司这边不收工业票,高昂的价格依旧会让无数人退步。

农用三轮车是生产工具,生产队和公社有旺盛的购买需求。

以上几种电子商品,只能在特定人群中出售。

“叮铃铃……”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林凯峰的思绪拉回到现实。

随手拿起电话机,林凯峰说道“这里是北方机械公司,请问你找哪位?”

“小子,连你爹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

听到电话里传来陆大勇的声音,林凯峰笑呵呵地说道“爹,您今天怎么想到给我打电话?”

自从摇身一变从机械厂职工,变成了机械公司一把手,林凯峰不但将陆秀秀从乡下接到县里,又将公司电话留给陆大勇。

“还能干什么,给你小子道贺。”

“好家伙,昨天市里差点炸开锅,跑到百货公司门口跟人家唱对台戏,卖什么农用三轮车,人家没砸你的场子,也算是够给你面子。”

陆大勇用玩笑的语气调侃了林凯峰几句。

紧接着,陆大勇开始说正事。

“小子,爹这辈子没求过几次人,这回扯下一张老脸求你,能不能赊给大队一辆农用三轮车。”

“没问题,您的事就是我的事,周末我给您送过去,手把手教您学会开车。”

猜到陆大勇为什么要买车,林凯峰接着说道“爹,大队里养的猪出栏了吧?吃了生物饲料,是不是长得膘肥体壮?”

上次回去接陆秀秀,林凯峰看到大队的黑色土猪,已经快有一百斤了。

“要不是你提出的办法,你爹现在的帽子,早已经被撸下去了。”

“先不说这些了,等你周末回来,咱们好好聊一聊。”

即将挂断电话之际,林凯峰突然哈哈大笑。

陆大勇纳闷道“你一惊一乍干嘛呢?”

“爹,周末我准时回去,陪你老人家好好地喝两盅。”

随便聊了几句,林凯峰挂断电话。

老丈人这通电话,打得太及时了。

要不是陆大勇的这通电话,林凯峰恐怕还在苦思冥想,接下来要研究什么商品。

人生在世,离不开四件事情。

吃喝拉撒。

这段时间,有关部门从上至下,安排的副业生产已经开始走上正轨。

各公社,各大队对于搞副业,已经没有先前那么抗拒。

原因为有关部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