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3章 步履艰难的军转民(1 / 2)

加入书签

“老首长,我是您带出来的兵,也是您看着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不到万不得已,我绝对不会麻烦您。”

最近一两年,上级的各项决定接踵而至。

别的问题倒还好说。

经济改制问题,成为了五机部最头疼的工作之一。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进军索性将苦水全都倒出来。

遍布全国各地的大量军工厂,逐渐成为了拖累经济发展的负担。

局势紧张时期,全国大大小小的军工厂,加起来足有上千家。

经过几次合并,转岗。

五机部下面依旧有着数百家军工企业。

军转民。

轻飘飘的三个字。

其中的担子有多重,只有五机部自己知道。

该项安排的核心宗旨在于把军工企业,转变为民用商品制造企业。

该着生产线,将以往生产军工武器的产线,便成为民用产线。

为工业建设,农业发展,科学研究服务。

且不说改造军工生产线需要大量的资金。

单说企业性质从军工企业,变成为民品企业。

怎么变?

变成民品企业以后,生产什么商品?

生产出的商品,会不会和其他工业部下属的企业重叠。

又能不能在同行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创汇成品?

归根结底,又都离不开一个钱字。

老百姓修缮房子要花钱,改造企业同样也要花钱。

几百家军工企业,都在朝五机部伸手要钱。

五机部就算是印钞机,也能不出足够多的钱。

为筹措军转民的资金,五机部老部长已经来到了。

眼下。

各项工作全部落到李进军身上。

既要分管军工生产,还有负责大批企业的军转民安排。

千头万绪,根本无处下手。

多年来,五机部的工作核心只有两项。

研究新型武器,完成国家下达的装备生产任务。

刘老将军一言不发,认真听取李进军的汇报。

知道经济改制是一条阵痛之路。

却没想到五机部的困难这么多。

李进军声音哽咽道“老首长,我们五机部和武器装备打了几十年的交道,现在让我们的军工企业自谋出路,想办法用民品挣钱。”

“大家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次,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之前的十几年里,龙国生产的武器装备,一般是以援助,或者是半买半送的方式交给有需要的第三世界国家。

伴随着米国和苏盟的对抗白热化。

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开始选边站,不是投靠米国,就是投奔苏盟。

成为两个超级大国的附庸,使用购买的武器,自然而言也是人家的东西。

而五机部想要创汇,只能从老本行上想办法。

论起出口民用商品。

五机部完全不是一机部和四机部的对手。

“我们的武器装备如何出口,怎么拉拢客户,我向这个问题,只有林凯峰同志能办法解决。”

“他既是咱们的创汇先锋,又是一个脑筋活络的人,只要林凯峰愿意帮忙,这些问题都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林凯峰是一机部的人,李进军担心直接去找林凯峰,会引起王长生的不满。

因此。

提前和刘老将军通通风,听听老上级的意见。

“进军,辛苦你们了。”

刘老将军感叹道“我常年在医院里疗养,对你们各个部门的关心不够。”

“武器出口这件事,一定会有办法了解决。”

刘老将军是个念旧情的人。

当年兼任五机部之际,李进军是他的秘书。

算算时间,李进军在五机部的工作时间,已经快三十年了。

曾经的毛头小伙子,俨然成了两鬓斑白的老头。

李进军刚刚五十出头,头发已经白了一大片。

可见这些年,五机部的日子有多难。

为尽快落实上级的各项精神,五机部正部长累倒在岗位。

副部长李进军头发白了一大片。

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长时间。

原定于第二天上午的各部联席会议,临时改为下午。

次日上午,刘老将军找到老领导,针对军转民问题进行了细致沟通。

下午。

老领导和刘老将军,一块主持了各部门联席会议。

对于现在的各项精神,做出了新的安排。

几天后,京都机场。

林凯峰带着随行人员,依依不舍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