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8章 功盖万世(1 / 2)

加入书签

即便影二常伴左右,也不足以慰藉他对梁青云的深深思念,因为除了**的需求,更多的是心灵深处的渴望与挂念。
不仅是梁青云,连同她身边的暗影——玉蝉,甚至是从未正面交锋的皇后,李安都满怀思念。
他期盼归家后,能与皇后共度一段温馨时光。但皇后作为女性,未能参与此次盛典,令李安心中不免遗憾。
他熟知那隐匿于暗处的玉蝉,一眼便能在人群中辨识出她的身影,尽管她仍以白纱半掩面容,李安却能从她的眼神捕捉到那份流转的神采,深知她正为这次大胜感到欢欣鼓舞。李安的功绩不仅拯救了大梁,也巩固了梁青云的地位,这前所未有的壮举,无疑使李安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大英雄,自然也让亲近之人振奋不已。
李安几乎能想象,玉蝉那素来冷漠的脸上,定会不经意间泄露内心的喜悦,嘴角的细微颤动,眼角的微妙变化,对李安而言,都是她笑意盈盈的无声诉说。
毕竟,论及与玉蝉的深入了解,无人能出李安之右,即便是梁青云,也难以触及玉蝉心灵的最深处。
毕竟,真正的理解源于深度的交往,虽不能心灵相通,但心照不宣的默契却已足够。李安的实力与魅力,无人敢轻视。
无论是梁青云、玉蝉、秋菊,乃至高贵的皇后,无不对李安的能力赞誉有加,承认他非同凡响。
每个女子皆各具特色,非以一言概之,而是以千姿百态展露风情。
话题稍有偏移,不妨让我们重新聚焦。
踏上城墙,李安对着梁青云施以庄重军礼,动作刚毅,尽显敬意。
梁青云见状,心头虽波澜起伏,思念满溢,却也只是默默以手轻抚小腹,微颔首,眼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满足。
“此番功绩显著,朕必当厚赏于你。”
一番寒暄后,众人未散,竟是破例未各自归家,即便已过早朝时辰,依然直驱金銮殿,召开紧急朝议。
值得注意的是,这段行程,李安并未跨马而行,反受梁青云之邀,共乘华丽马车,肩并肩,心连心。
此举表面看来,似减低了李安在民众面前的曝光率,实则,却悄然缓解了梁青云内心深处的那份挂念。
此刻,李安已悄无声息地融入马车之内。
而周遭文武群臣,目睹此景,并未心生异意,反而以此为荣,认为李安深得圣心,与帝王同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无疑彰显了李安在梁青云心中的非凡地位,及他在大梁国举足轻重的权势。就连诸位亲王,亦难享此殊荣。
他们深知,自今日起,李安之位,无人可撼,更无人敢轻易触及。因他手握重权,更有雄兵在握,如此实权人物,谁人敢惹?
若直言不讳,此时李安若有心谋反,即便是梁青云,也恐难制其锋芒。毕竟,历朝历代,掌权者不得领兵,这是皇家防微杜渐的铁律。
权力加兵权于一身,试问几人能抵挡篡位的诱惑?纵使一时按捺,时间一久,人性的贪婪终将显露,拥有改朝换代之力,谁能甘愿久居人下?
此时此刻,诸人心中或多或少浮现出类似的忧虑——李安,是否会起逆反之念?当前或可安心,但日久天长,又将如何?
或许,当李安真正触及权力顶峰,是否会意图夺取江山?
唯赵丞相与六王爷暗自窃喜,李安虽能干,一旦谋反,便是乱臣贼子。彼时,各地藩王围剿,乃是顺应天命。对他们而言,李安若败,自己上位的时机或将到来。
而赵丞相,更是另有筹谋,欲拉拢李安。八王爷书信频至,急切期盼他与李安结盟,但始终未能如愿。今李安归京,他已筹划良久,待其离宫,便邀至府中,设宴交心。
此举虽可能招致不测,但赵丞相心中已有算计,愿以重利相诱,乃至许诺分疆裂土,这一步棋,无疑是孤注一掷。梁青云势头正盛,若李安的南山军落入其手,下一个牺牲品必将是他赵丞相无疑。
这一切,皆是他心中盘算,未露丝毫。
此刻,李安进入马车后,轻轻放下车帘,掩上门扉,含笑对梁青云道:“陛下,此次征战,臣琢磨出一谜语,您可愿一猜?”
整理着微乱的龙袍,梁青云无奈一笑,反问道:“登徒浪子如你,能琢磨出什么正经谜题?说来听听,倒是要瞧瞧你有何新奇花样!”
李安嘿嘿一笑,摆弄着手中兵器,缓缓言道:“请陛下听好:
手掌大的城池一座,两指宽的门户一扇,
挤奶人进城去,送蛋者却需敲门唤。
陛下可识得这是何物?”
谜语一出,梁青云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一时竟未能猜透谜底。
虽不明所以,梁青云却不肯即刻询问,暗自盘算,回宫后让玉蝉等人一同猜测,誓要解开这谜题,他岂能轻易向李安这浪子低头?
故而,他轻哼一声,说道:“总是这些琐碎玩意儿,已至目的地,下车吧。”
言罢,梁青云整理仪容,率先步出车外,迈向新的篇章。
目睹此景,李安亦是嘿嘿一笑,心下暗忖:不知这梁青云是否已悟透我言中之意。
然而望着梁青云那副神情,李安忍俊不禁。未曾料想,经自己一番磨砺,这丫头竟已至如此境界,纯真无邪得令人惊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