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6章礼部尚书:科举前三名都是他的门客,肯定以权谋私!(1 / 2)

加入书签

如今放榜在即,马超此时前来,除了这事,她想不出还有其他可能。

马超也拿出奏折,一名女官接过,将其递给赫连雪。

赫连雪打开一看,发现这是此次科举的名单。

第一名是许默,第二名是赵轩,第三名是胡歌。

看着这三个名字,赫连雪心中暗自点头。

刘帅招募了四个人,一个高大魁梧的副手和三个文人。

她自然清楚。

而且,刘帅告诉欧阳凝雪,许默是王佐之才,赵轩是安世之才,胡歌是治世之才的话赫连雪也知道。

当然,这并不是欧阳凝雪故意告密,只是在二人闲聊时提起罢了。

当时听到这话,即便是赫连雪也不禁感到震惊。

她更没想到,他们三人居然跻身了前三名。

名单的后面,还详细列出了每个人的职务分配。

状元郎许默被任命为工部员外郎,官职正四品;

榜眼赵轩成为工部从事,官职从四品;

探花胡歌获任工部从事,官职从四品。

在大景国,三品以下的官员才有明确的等级划分,从三品以及从四品,实际上都是预备的三品、四品。

这些职位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的考察或者是基于个人资历才能正式升任,因此目前只是暂时的从属品级。

前三名,被委以重任,分配到了目前大景国最为关键的工部,这无疑是一飞冲天的成就。

其余通过考核的人中,有的留在了丰州城,有的则被派往各地,担任地方官员。

总共有五十多人通过了这次严格的考核,看到这样的成果,赫连雪心中的担忧终于得到了缓解。

此前,大景国人才短缺,各地都急需人手。

如今科举制度推行,结果竟直接出现了五十多名合格者。

这些人能通过严格的吏部考核,足以证明他们具备充足的学识。

尤其是第一年,考虑到可能会有人试图蒙混过关,吏部的标准定得更为严格。

即便如此,还是有超过五十人脱颖而出,这充分证明了科举制度的有效性。

赫连雪审视完名单后,再次带着疑惑望向马超。

“马爱卿,这其中可有什么问题?”

马超再次点头,恭敬地行了一礼。

“陛下,我先前的目光确实过于狭隘。经过这次实践,我发现科举制度确实能有效选拔人才。”

“对于刘帅的才华,我也是真心佩服。但今天,我之所以来此,是因为我要正式弹劾刘帅。”

“你要弹劾刘帅?”

赫连雪微微皱眉,如果将刘帅撤职,那谁来继续推动大景国的发展?

马超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旁边的女官迅速上前,接过并递给了赫连雪。

马超继续说:“陛下,我此次弹劾刘帅,是因为他涉嫌利用职权提拔家臣,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赫连雪翻阅着手中的奏折,这是许默、赵轩和胡歌三人管理商会的记录,以及刘帅门客身份证明。

“孙爱卿,还有其他证据吗?”

马超轻轻摇头,语气平和地解释道。

“这是我国首次实行科举制度,这三位分别获得了状元、榜眼和探花的荣誉,自然受到了全国学子的关注。”

“而且,他们原本就是刘帅的门客,刘帅又参与了此次科举考试的卷宗审核工作,难免会让人怀疑他是否有泄露考题,暗中帮助这三人的嫌疑。”

“如今,这三人都被安排到了工部,必然引起人们的非议。”

“倘若天下的学子们得知,必然不信服。”

“望陛下彻底调查此事,平息众人的议论,暂时撤销三人的头衔,事情真相大白后再做决定。”

马超的眼神坚毅,似乎在暗示,如果赫连雪不取消成绩,整个天下皆有非议。

赫连雪的眉头紧皱,深深地看了马超一眼。

马超是望族出身,过去他总是对那些出身低微的人带着一丝轻蔑。

他有这个想法,可能确实一些正确的考量。

但若说这次考试的前三名是第四、第五和第六名,他们虽然不是名门之后,却也出自世家,马超的反应就不会如此激烈了。

当初他强烈反对科举制度,主要是因为他认为寒门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这样大张旗鼓地选拔,最终可能只会出现几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使得整个科举失去了意义……

而现在,名单公布出来,大半考生竟都是来自寒门。

马超显然不服气。

赫连雪沉思着,她相信刘帅不会透露考题给他们三人,这毫无必要。

但马超的话也并非全无道理。

若是此事被别有用心的人散播,不仅会削弱科举的权威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