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07章 百花翠屏(1 / 2)

加入书签

林寿按照林大娘的叮嘱,一直寻到了城西头的“云来当铺”。

当铺并不大,缩在闹市的一角,在门口挂着大大的幡子,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当”字,进出的客人,也大都是穿着破衣烂鞋的穷苦人家。

一个小郎杂役,热情的将林寿请进了当铺里,毕竟林寿身上这一身代表着士子身份的书生长衫,在普通小厮的眼里,还是有点地位的。

掀开门口的遮羞板,就看到一个高高的柜台,足足高了普通人一个脑袋,一个瘦瘦的老先生气定神闲地站在里面,居高临下的看着所有进店的客人。

他是云来当铺唯一的朝奉,是个徽州人,瞅了一眼林寿身上的长袍,操着浓烈的徽州口音,道:“这位书生,你要所当何物?”

林寿从口袋中掏出那个翠玉挂件,高高地举在柜台上。

朝奉拿过翠玉挂件,细细摸索了一会儿,斜着眼睛问道:“你是想死当还是活当?死当七十文铜钱,活当五十文铜钱。”

所谓死当,便是将东西一次性卖给当铺,当铺无需开当票,卖方也不得再赎回东西,所以价格要也要比活当贵一些。

林寿急需用钱,本想直接死当,但是又想到,这个翠玉挂件有可能是林书生生前最后一件贴身东西,这般当了有些于心不忍,踌躇了一会儿,道:“活当吧,当期一个月。”

朝奉点点头,心中也明了这是这个书生遇到了难事,急需用钱,不然也不会把自己贴身的挂件给当喽,冲着里屋喊道:“杂色玉挂件一枚,当期一月,抵当五十文,利息十分。”

里屋的掌柜的麻利地写出一张当票,并用麻绳穿了四十五文大钱,一并交给了林寿,至于那枚翠玉挂件,则被朝奉用红绸子包裹好了放在了里屋。

这是当铺的规矩,活当时会先扣除抵当之物的利息,也就是扣除十分的利息,五文钱。

但是期满还款时,林寿就得按照五十文的利息还款,也就是得还五十五文大钱,典型的“九出十三归”的规矩。

林寿攥着沉甸甸的银钱,顿觉心中踏实了许多。

虽然只是区区四十五文铜钱,也就买一只母鸡的费用,但是最起码,今儿晚上一家人不用再挨饿了。

离开了当铺,时间已是午时过后,林寿摸了摸咕咕直叫的肚子,心说一声:该买好东西及早回去了。

好在银丰城里是不缺少贩卖牲畜的贩子,挑着扁担,扁担两边的提篮里一边塞着鸡鸭鹅,一边盛满了鸡蛋鸭蛋,在街面上沿街叫卖。

手中铜钱太少,林寿自然分外的锱铢计较,跟一个卖家禽的老大娘足足磨牙了小半个时辰,才以四十文钱的最低价格,买下了她提篮里的一只老母鸡。

兴许是价格实在是压得太低了,老大娘满脸不情愿的用麻绳绑住母鸡的双爪就扔给了林寿。

老母鸡在空中扑哧扑哧乱飞,一下子撞了林寿一个满怀,就林寿的小体格,哪里受得住这么重的力道,向后倒退了数步,最后还是跌了个倒栽葱。

周围卖菜的乡民被逗得哈哈大笑,林寿一脸苦笑着费力爬起来,再寻那只鸡,已经扇着翅膀窜到了鱼档下。

卖鱼的小贩帮忙一把抓住乱飞的母鸡,冲林寿笑道:“小哥,看你是个书生,这种营生不是你能干得了的,来,我教你,抓鸡抓翅膀,抓兔抓耳朵,喏,攥紧喽它的翅膀,它就老实了。”

林寿按照他的指示,抓住老母鸡的两个翅膀,老母鸡果然老实了许多。

林寿擦了擦脸上的虚汗,冲周围众人赔笑了几声,灰溜溜地挤出了市场。

走出了好远,身后依然能传来众乡民爽朗的笑声。

林寿低头看着自己的小身板,暗暗地叹了口气:“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

在银丰城中转了几圈,不知不觉,林寿竟在人流中迷失了方向。

待他寻街口的路标时,才发现自己无意间竟然走到了银丰城有名的皮条胡同口。

说是胡同,其实是一条挺宽敞的街,一水的青石板地面,屋檐、门口处都挂着一顶顶的大红灯笼,灯笼里面燃着粗粗的红蜡烛。

蜡烛都是掺着香料做成的,所以点燃后有一阵阵清香飘出,微风一吹,弥漫在整个街头巷尾。

从这个街口开始,算是正式踏入了银丰城青楼生意的开端。

这个作为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皮肉生意兴盛了上千年,至今依旧坚强的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

百花楼算是银丰县里最大的一座青楼了。

它那高约两丈的大牌匾,看上去就比其他几家上档次了许多。

不过,在短暂的失神后,林寿就被肚子里咕咕直叫的声音吵醒了。

就连从他旁边走过的一个哥们,都忍不住斜眼鄙视了他一眼:真是败家子啊,饭都吃不起了,居然还想着嫖?!

古往今来,但凡是站在楼外拉客的妈妈都有一副好眼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