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十九章 庸才皇子们,陆尘才华横溢!(1 / 2)

加入书签

“翡翠醇酿玉盏盛,欲聆筝曲马蹄鸣,梦眠烽燧莫嘲我,自古战云几客归!”

“此篇诗词,乃是出自驸马殿下您的手笔,不知老朽猜得可对?”

温良逸目光中,带着一丝探究,朝陆尘投去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一瞥。

陆尘轻轻颔首,谦逊地微笑道:“这不过是鄙人在闲暇时,信手拈来的拙作,难登大雅之堂!”

温良逸摇头,低吟轻叹道:“老朽舞文弄墨,已是六十个春秋更迭,所作之诗不下三百首,但能与这篇相比肩的,却是屈指可数!”

“驸马口中所谓的即兴之作,比起老朽倾尽心力的诗篇,犹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叹为观止。”

“如此,不如就将此诗作为首题,引领我们探讨,以壮士出征为主题的作品吧!怎么样?”

温良逸嘴角微勾,同类型佳作本就难得。

他这一举动,无疑是巧妙地封堵了,陆尘可能的退路。

在温良逸的认知里,乾皇将陆尘安排至此。

无非是想借助其才智,帮助公主通过那三道考验。

至于那六位皇子,观其日常行径,显然难以担此大任。

尽管温良逸对陆尘的了解尚浅,但对于文人的心境与才学,他自认有着深刻的洞察。

同类题材的诗词,要在短时间内再创佳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故而,他出此考题。

心中也怀有一丝期待,陆尘是否真能再次挥毫泼墨,赋下一篇同样绝妙,甚至超越前作的诗篇。

“都别愣着了,温老既然已出题,尔等可放手构思,时限一炷香之内,无论五言七律,肆意挥洒!”

乾皇语音落下,随即香烟袅袅而起。

缭绕之间,六位皇子神情错愕,面面相觑,尴尬中夹杂着一丝慌乱。

仿佛突然间,被推至风口浪尖,亟需在限定的时光里,捞取灵感的浮木。

“唉,这群人啊!”

陆尘心中暗自感慨,目睹金玉杰等皇子握着笔杆,却迟迟未下一笔,只是故作沉思状。

那份假装的专注,在他看来不过是一场无谓的掩饰。

他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失望,对于这些皇家血脉。

原本期望能够见到,一番龙争虎斗,却不料竟是如此光景。

“大乾皇族的智慧与才情,难道真的只集中在,乾皇一人的身上了吗?”

陆尘轻声自语,眼底闪过一抹无奈。

乾皇的英明与深邃,世人皆知,但为何其子嗣们的表现,却是这般平庸无奇?

他摇了摇头,心中暗自叹息。

香已燃过半程,时间紧迫,他们手中的笔依旧悬空,纸上一片空白。

陆尘心知肚明,将希望寄托在这几人身上,无异于镜花水月。

于是他轻轻摇首,自己提起了笔,胸中激荡的情感,化作墨迹,在宣纸上蜿蜒流淌。

这一举动,如同石破天惊,立时吸引了温良逸的注意力。

他满怀着好奇,踏步上前,而周围的大臣们,也随之将目光汇聚在陆尘身上。

他们心中暗自揣摩,这位驸马爷,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才情横溢?

“边塞漫天锁界关,高峰远眺绝魂谷,金戈铁马战尘间,未靖南疆誓不回!”

温良逸低声诵读,语气中充满惊叹。

这样的人才,理应在西蜀的怀抱中,发光发热,却没想到生在了大乾。

“绝魂谷!”柳学正轻叹一声,声音中饱含哀伤。

“这诗,定是为了纪念陆厉将军所作吧,他在界关浴血奋战,以一腔孤勇守卫着国家的边疆,那一战,鲜血染红了千里崇山峻岭。”

“从此以后,这片绵延千里的山脉,便被称为绝魂谷,每一寸土地都埋藏着,大乾忠魂的铮铮铁骨。”

“未靖南疆誓不回……”

这两句誓言如同洪钟大吕,即便是在乾皇的心中,也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他一时竟有些愣神,随后赞叹道:“好诗!写的真是极好!”

随即,乾皇吩咐身旁的杨波。

“赏陆驸马三千金!”

“遵旨!”杨波恭敬地应答。

而赵德茂站在一旁,脸上的表情,变得复杂难辨。

乾皇的即刻奖赏,足以说明陆尘这首诗,不仅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

更深深地震撼了,乾皇的内心深处,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温良逸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复杂难辨的神色。

“世人常道,大乾的士卒英勇无双,他们如虎似狼,面对生死毫无畏惧,心中秉持的轻命重义精神,足以撼动天地。”

“而今,听闻驸马殿下的诗歌,我的思绪不由得,被牵引至那遥远的南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