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8 章(1 / 2)

加入书签

伍爱华这话一说,各位面一片哗然。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天幕所在的地界,太不讲理了吧!”讲究儒的时代,有老夫子义愤填膺。

就是秦朝采用法家,也觉得伍爱华所说的过于不切实际了。

“这天幕的世界,管理者难道都没有欲望吗?有欲望的话,怎么可能天子犯法,和庶民同罪?!”

伍爱华这时候还在说着:“依法治国有多重要呢,这么和大家说吧,本来按照秦律,赵高是应该处死的,但是秦始皇从蒙毅手里把他救了下来。”

“这个回旋镖,大家懂得都懂。”

伍爱华这话一说完,弹幕就已经听取哈声一片了。

【始皇要是能预知后事,一定会后悔地恨不得抽死自己】

【不遵纪守法,遭报应了吧?】

【秦朝的法家人不行啊!君主都这么干了,也没个人劝谏反对一下?】

【谁敢劝啊!那可是祖龙哎!】

伍爱华提起赵高的时候,秦始皇就已经从她的语气中敏锐地察觉了一些什么不对劲的事情,等到弹幕说秦始皇一定会后悔,秦始皇就猜到了:以后赵高肯定干了件损害自己利益的大事!

赵高能从一个小宦官成为中车府令,本身就是一个聪明人,看到弹幕之后,也知道自己必定干了什么,才让弹幕说陛下会后悔。

意识到这件事情,求生欲让赵高立马跪下:“臣万万不敢违逆陛下,定是因为臣愚钝,险些误了陛下大事!”

秦始皇沉沉地看了赵高一眼,但是处于对于自己的自信,秦始皇相信赵高是不敢违逆自己,也不敢欺瞒自己,那么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应当就是赵高猜测的,他搞砸了某件很重要的事情。

尽管如此,秦始皇对于赵高的信任已经产生了裂痕,日后如何发展,也不好说。

此时李斯只是分了一丝心神在始皇和赵高身上,行礼思考的却是:人非圣贤,谁能没有私心?难道后世就没有特权阶级?

“我们现在都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思想就是要尽量摒弃人治的部分,从立法的角度更多地监督执法者,让执法者不能随心所欲地执法,从而保障每个人的权利,捍卫法律的公平。”伍爱华说着,还是偏题了一句:“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谁主张谁举证,你要伸张权利,就必须拿出证据,但是行政诉讼法是只有民告官,没有官告民,而且即使是民主张,也要官去举出反证。”

“有些朋友第一次听说这种举证责任,可能会说这样是不是不公平?”伍爱华笑了笑:“可能这对政府和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来说确实是不够公平,但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公平,才让法律实质上变得公平,让整部行政诉讼法有了执行的基础。”

“试想,如果是你申请一项需要政府批准的事项,政府工作人员受了你的申请书之后,迟迟没有任何举动,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时限,你依然没有收到答复,你在提交申请的时候没有录音录像,他们也没给你任何纸质件,这时候如果行政诉讼法也是谁主张谁举证,你怎么办?你怎么证明你交了文件他们没有办理呢?”伍爱华问道。

【确实没有办法证明】

【所以行政诉讼法这样规定才是有利于人民的!】

“如果这种时候民告官,普通百姓肯定会很绝望,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证明,甚至在百年之前的一些朝代,会被定性为诬告,诬告反坐而后陷害致死,这样以来,民告官的路径就相当于一条绝路。”

“但是幸好,我们的行政诉讼法将举证责任倒置了,要求政府行政机关来证明自己没有犯错,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举证责任。”伍爱华说着就忍不住感慨:“民告官从古代举证艰难到如今由政府证明自己没有做错,法制的进步是非常巨大的。”

秦始皇听到这里,示意李斯:“把这个记下来,举证责任倒置,确实,有时候需要秦吏来证明自己没有做错,而不是让没有收集证据渠道的平民去证明秦吏做错了。”

李斯用笔在竹简上不断书写着,写着写着,字迹有些模糊不清。

李斯赶忙拿起边上的笔,再换一支。

换笔的时候,李斯环顾四周,发现周围的人都在换或者已经换了笔,面前都有用废的笔,只有蒙恬还在奋笔疾书。

看到这一幕,李斯不由在心里嘀咕:这蒙恬的笔好像更好用一些,待会儿让人和蒙恬的家奴打听一下他是哪里买的笔。

自己发明了毛笔的蒙恬如果知道李斯的想法,会告诉他:你买不到的!这都是我做的!

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发现用物品蘸取有颜色的水可以书写,很多文书也会写在绢帛之上,只有长期需要保存的物品才会使用刻刀在竹简篆刻。

天幕的话说的飞快,就是篆刻地再快也赶不上,因此大家都是用宫里制作的黑色墨汁书写的,只是蒙恬的毛笔格外好用罢了。

李斯虽然惦记上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