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章 回李家(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一早,翠芳做好了饭。李旭进家,就把饭吃了。

这时李旭说:“这个粮食等我们路过李家沟的时候,送过去。再带着娘去趟城里。再买点。娘家里人太多了。那些粮食也熬不住几天。”

这时翠芳把李旭拉到一旁说:“旭哥,咱家里啥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们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给娘点粮就行了。再多我们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这时吴旭却说:“我心里有数。”

这时候李母说:“你们能借粮给我,就已经帮了很多了。再不能让你破费了。我也该回去了,回去早点还能打理一下,家里。”

“娘,让旭哥送送你吧。”翠芳说道。

吴旭顺手背起那袋粮食。然后对翠芳说:“你也好久没回去了,一起去吧。”

翠芳轻轻的嗯了一声。陪着母亲在后面走着。翠芳心里甜甜的。“旭哥,感觉和其他男人不一样。没有架子,啥事都有商量,还顾及她的感受。”她越想越傻笑起来。

两个村子并不远,不一会就到了。

这时李牛出来了,就开始责备李母:“让你别去,别去。吴老二家日子也过的紧巴巴的,你这么去。人家没有,借也得给你借啊。”

李父并没有看到吴旭等人,骂了半天才看到闺女和女婿。

岳父李牛接过吴旭背的粮说:“哎,我家那婆娘我是不让去给你那借粮的。没想到她却偷偷跑过去了。”

吴旭却说:“爹,你就别责怪娘了。本来这荒年,我应该带些粮来看看你二老的。这不还让娘跑一趟多为难啊。”

李牛见吴旭这么说就没有再深究了。

吴旭看着比自己家还破旧的屋子,院里还四个小孩。大的十多岁,最小的六七岁。都是瘦巴巴的,一看就是营养不良。

吴旭悄咪咪的给你翠芳塞了五十文钱。示意翠芳把钱给李父。

李父哪里肯接:“你愿将粮给我们就很不错了,就受了你的大恩了。怎么还能接你的银钱呢。快拿回去吧。”说着就要塞回翠芳手里。

吴旭解围说:“爹,你看我来也没给外甥们带啥。就一点心意你就收着吧。”说着又推回到了李父手里。

吴旭示意翠芳,去家里坐坐。吴旭说:“爹娘,我还要去城里的私塾呢。就不留了,翠芳在这里陪陪你们二老。我傍晚的时候再回来接她。”说完就和二老告辞了。

李母和翠芳捞起了家常:“李家那小子好像没以前那么木讷了,感觉变了一个人。闺女你觉得呢。”

翠芳说:“旭哥,的确变了很多了,但他骨子里的倔强,还是没变。他会什么事都跟我商量,遇到危险也会挡在我身前。”

“傻闺女,一门心思的在男人身上。你们也成亲这么久了,你肚子怎么没有动静啊。”李母问。

翠芳害羞的说:“旭哥说,在这个荒年里,带个孩子就更难过了。他现在没有要孩子的打算。”

“傻闺女。有了孩子才能拴住男人。万一有一天他发家了。不要你了怎么办。”李母问道。

翠芳坚定的说:“他不会的。”

而另一边,吴旭来到了私塾。先生给了他一本书,让他开始抄书。

齐先生突然问吴旭:“你就没有想过考个功名?光宗耀祖?”

吴旭回答:“先生,小子愚钝。在博取功名利禄的事上,没有太大把握。小子眼浅就只想照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齐先生不以为然的说:“人各有志,不难为你。等你哪天想走科举这条路了。可以来找我。老夫不才,做你的启蒙老师还是绰绰有余的。”

吴旭说:“那小子,就多谢先生抬爱了。”

齐先生说:“这荒年,除了大官贵族,和世家。其他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吴旭疑问:“那朝廷就没有拨粮赈灾?”

齐先生满脸愤怒的说:“哪里没有,赈灾款下了几次,都被层层剥削。全进了世家的口袋。”

吴旭感叹:“天灾之下,谁能逃过呢。”

齐先生看着,能发出这感叹的人,毕竟不会差到哪里去。你这个徒弟我收定了。

吴旭看着系统又可以复制了。他又开始了他的发财大业了。

已经不清楚有多少铜板了,银子来到了一百六十两。看着越来越充实的系统。吴旭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

转眼又到了下学的时候。他又去买了点粗粮面粉,精粮,精盐。放到了自己系统里。

他背着十斤的粗粮,去到了李家。李家热情的招待了他。还责备他又破费了。还让他把那粗粮带回去。

吴旭趁着太阳刚落山,就伴着余晖和翠芳一起回家了。

翠芳蹦蹦跳跳的往前走,吴旭就笑眯眯的看着翠芳。其实算下来翠芳还是一个孩子,才十六岁。

吴旭心想:“还是孩子天真烂漫,不用去想着柴米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