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四十三章 没打算赔(1 / 2)

加入书签

“谁说我要给那个假京商赔偿的?”林羽斩钉截铁的说:“我当然赔不起这么多银子,所以一开始我就没打算赔。”

不赔?

那岂不是赚钱不要命,正中吴家的下怀?

八百万两的赔偿,足够要林羽拿命来抵了!

唐知涣想劝他想开一些,钱财这些身外之物,没了还可以再赚,性命只有一条,实在不行,他也可以动用关系,帮忙借些银子。

只是他的话还没说,林羽引着他往门里走。

“刚才派乘风去请大人,我不是说有件大喜事吗?等大人你晓得以后,就知道我为何说不赔了。”

离着仓库还有十几步远,堆积在外面的秧马和曲辕犁,就让唐知涣眼前一亮。

尽管他不知道新农具是什么,但传闻林羽买的木材是烧石灰的,如今见它们组装在一起,不像外界传闻那般。

唐知涣脑中不由冒出一个念头:说不定林羽面对这次的危机,早有准备!

“县令大人,看到这个弯曲的板凳没?这是秧马,拔秧插秧用的。”

“拔秧插秧用?怎么用?”

面对唐知涣的疑问,林羽赶紧叫来几个护院,让人将秧马还有曲辕犁抬到不远处,开垦出来灌了水,准备插秧的自留地中去。

“再去牵头牛过来,耕犁需要牛配合,对了,还要再去买两亩地的秧苗过来,我要插秧。”

许多人家在培育秧苗时,会额外多准备一些种子,防止因天气或种子的原因芽苗死亡,导致插秧的田地空着。

今年没灾没祸,每亩地预留的那一两成秧苗,假如没有人以种子价格买走,只能当野草一样长在田间地头,等到收获,也煮不出一锅米饭来。

全村剩下的秧苗足够种三四十亩田的,再加上其他村子不要的秧苗,所以林羽哪怕开垦的荒田里,有许多适合种植稻谷的水田,依旧不愁没有秧苗可栽。

“老爷你稍候,我这就去石管事家借几筐秧苗来。”

石三哥家的水田离林羽家最近,一来一去确实方便。

“大人,这边请吧。”

安排完,林羽又带着唐知涣跟着护院们的脚步,往开垦完的荒田走去。

一路上唐知涣没有出声询问,秧马和曲辕犁到底是怎么回事,秉持着多看少说做事准则,以免闹笑话。

可是,当他看到秧马放进湿漉漉的水田之中,林羽挽起衣袖和裤腿,一屁股坐了上去。

并将护院背来的秧苗,整齐地码放在板凳下方的木板上时,他终于忍不住好奇地询问:“林员外,你不是要插秧吗?怎么还坐上去了?”

“坐着插更快。”

林羽看到唐知涣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哈哈一笑,也没用言语解释。

等木板里的秧苗装填得差不多了,他脸朝黄土背朝天,脚后跟着地用力一蹬。

秧马借力向着屁股的方向推出两尺远,林羽则眼疾手快地按照木板底留下的痕迹,将秧苗分插三行。

平时靠肉眼来衡量秧苗的间距,难免会出现歪歪斜斜的现象。

既浪费了许多田地,收割时也会导致镰刀无从入手。

而木板的间距是固定的,贴着水田的梗一路往后,形成一条直线。

能保证每块田里的秧苗像士兵列队一样,插得整整齐齐,绝不会浪费一寸土地。

“秧马秧马!插秧的木马!世间竟有如此农具,实在是令人大开眼界!”

唐知涣说话的功夫,作为耕读传家的种田熟手以及练功多日,略有成果的林羽,此时已经后退出去了一丈远。

他看着像是突然拔地而起的一片数十棵秧苗,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有了秧马,农民们再插秧就能轻松不少!”

“不光插秧,拔秧的时候先拔出一片空地,再将秧马放进去,拔得更快。”

“真的?”

唐知涣看到林羽边说话边插秧,没一会儿连声音都渐小。

只能踩着地里的田梗往前走。

见林羽骑着秧马,速度越来越快,心里痒痒起来。

尽管他没有什么特别强硬的靠山,但家里条件还算优渥,祖上积累了不少家业,所以他根本没怎么下过田做过农活。

反倒是上任后,要巡视春耕情况,确认当年粮税收益时,曾象征性地插过秧。

弯着身子猫着腰确实难受。

可看林羽此时像玩一样的插秧手法,他也想尝试一下。

这时,林羽已经滑行到了这块方形水田的尽头。

“大人,你要不要也来试一试?”

“我能行吗?”

唐知涣嘴上有疑问,但脚下却生风似的,小跑着来到田梗的尽头处。

林羽已经不断后退着,拔出陷入泥土里的双脚,一屁股坐到了田梗的青草上,腾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